首页> 中文学位 >旅游资源结构和客源结构的时空差异分析——以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
【6h】

旅游资源结构和客源结构的时空差异分析——以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

2 理论基础

2.1 旅游流理论

2.2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理论

2.3 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理论

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结构的空间分析

3.1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概况

3.2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结构的空间分布

4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客源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4.1 景区数量和游客规模变化趋势

4.2 游客规模的总体差异特征

4.3 游客规模的区域差异特征

4.4 游客规模的省际时空分布

5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客规模的探索性空间分析

5.1 景区之间游客规模的总体差异特征

5.2 景区游客规模的探索性空间分析

6 结论与对策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中国旅游业的规模已经形成,旅游产业在经济中的支柱作用也逐渐强化,但由于旅游的资源结构和客源结构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中国旅游资源结构和客源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而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研究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以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样本,通过对比1991-2010年的数据,从区域、省、单个景区三个不同的尺度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空间结构和游客规模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目的在于了解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差异的格局和状况,进一步从对单个景区的分析找到聚集景区的资源群,对解决景区之间的矛盾,提高景区的经济价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景区的软硬件建设、旅游产品的优化、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景区的管理体制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全文共六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通过描述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引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确定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了旅游流理论、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理论、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部分,通过第3章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利用地理数学的方法和 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分布总体概况和空间结构度量指标从不同尺度、不同批次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先天资源优越的福建、贵州地区,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且成集中性分布,省际差异较大。
  第三部分,通过第4章和第5章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客规模差异进行了探讨,首先从景区数量与游客规模变化、游客规模的总体差异、游客规模的区域差异和游客规模的省际时空分布等方面对游客规模差异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91-2010年,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景区数量和游客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但区域差异仍有很大的差异,省际间差异明显,游客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同时,探索性空间分析显示,太湖、蜀岗-瘦西湖、南京钟山形成了稳定的高高聚集中心,而杭州西湖和普陀山也在逐渐成为的高高聚集中心,红枫湖、织金洞、舞阳河、龙宫等景区形成了稳定的低低型聚集中心。
  第四部分,包括第6章,在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结构和客源结构差异成因的基础上,主要从景区的经济基础、区位条件、旅游资源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景区的管理制度,同时总结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创新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