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扎西达娃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与过滤
【6h】

论扎西达娃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与过滤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序言

一 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爆炸”

二 扎西达娃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

(一)“孤独”主题

1、孤独的三种模式

2、扎西达娃对孤独的书写

(二)“神奇”的现实

(三)时间的封闭与循环

三 扎西大娃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过滤”及其它

(一)扎西达娃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戏拟”

(二)在“众声喧哗”的“爆炸”中的迷茫与“顺从”

(三)扎西大娃的“双重”化身份

(四)文学的自觉和扎西达娃的风格

参考文献

后记

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作为唯一一支来自第三世界的西方现代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文章回溯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及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透视了扎西达娃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从创作主题到创作手法上的全方位鉴借。其中包括:(1)孤独主题。笔者以为“孤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鲁滨逊式的、拜伦——卡夫卡式的和马尔克斯式的。鲁滨逊式的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隔绝于世的独处;拜伦——卡夫卡式式的产生于自身与他人、宇宙的矛盾冲突中,是内心潜沉的心理体验;马尔克斯式的是由于地理位置、古老的文化传统及西方的猎奇眼光等造成的一种社会整体的孤独感,扎西达娃书写的也正是这种孤独。(2)“神奇现实”。笔者回顾探讨了“神奇的现实”的有关论断,分析了扎西达娃创作对这些观念和写作手法的借鉴。(3)时间观念。由于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文化传统等因素,扎西达娃借鉴、吸收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时间观念和处理方法,例如循环与封闭的时间观、肢解时间等等。
  当然,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扎西达娃在对魔幻现实主义进行借鉴的同时,又对其有所创新。他的双重文化身份及多重文化素养,使得他在写作中明显的带上了“戏拟”成分。
  总之,扎西达娃借鉴魔幻现实主义来表现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摹状藏族人民的生存历史和生活体验,在创造具有民族性特质的文学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做出了榜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