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浮世的悲欢——华语妓女题材电影研究
【6h】

浮世的悲欢——华语妓女题材电影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研究背景——电影诞生以前关于妓女题材的书写

第一节中国历史上娼妓的兴衰与禁弛

第二节"青楼文学"形式繁多的书写状况

第二章华语妓女题材电影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鸳鸯蝴蝶派文人与早期妓女题材电影

第二节左翼电影中的妓女题材作品

第三节抗战时期至1949年之前的妓女题材电影

第四节五十年代初反映妓女改造的电影

第五节新时期的妓女题材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妓女题材年”

第六节第六代导演作品中的妓女题材电影

第七节港台妓女题材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第三章华语妓女题材电影的审美特征与社会学价值辨析

第一节社会认知与窥视欲

第二节作为电影符号的妓女

第三节妓女题材的社会学意义

结论

附录:本文所涉及部分华语妓女题材电影目录及剧情梗概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妓女,作为女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仅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一直被讲述着,在电影诞生以后也成为一类非常受关注的题材,在国际影坛上,妓女题材电影不仅屡屡成为高票房的保证,其中的优秀作品更是受到各大国际电影节的青睐,在电影史上产生深远影响。就华语电影而言,受延续数千年的“青楼文化刀影响,从电影诞生之初开始就一直有妓女的形象活跃于中国的大银幕之上,自“鸳鸯蝴蝶派”以降,两岸三地诞生了大量的妓女题材电影。这些题材相同或类似的作品在迥异的时代背景和地域背景下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审美取向,近百年年来华语影坛涌现的如此众多的妓女题材电影,它们作为一种电影现象,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何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原因?妓女题材电影是如何在意识形态和商业票房的双重影响下寻找生存空间?本文在对大量电影史料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近百年来华语妓女题材电影的产生渊源、发展历程、与时代主题的呼应等方面的多角度考查以及对妓女题材电影发展的电影学和社会学原因的分析,来揭示隐藏在电影文本嬗变背后的社会意识形态变迁轨迹。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在绪论中,论文主要论述了妓女题材电影在世界影坛及华语影坛的重要地位,指出“它们在电影美学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美学特征,由于社会制度、电影制片审查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又造成了这几个地区妓女题材电影各自不同的特色。”同时论文在考查当前学术界对于华语妓女题材电影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相对于娼妓现象的社会学研究而言,妓女题材电影的研究是相当匮乏的,主要集中在对妓女形象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分析、研究某一导演的某部妓女题材电影或者其他题材电影中出现的妓女形象、对某些导演进行研究的时候涉及到其所拍摄过的妓女题材电影等三个主要方面。总体面言,华语妓女题材电影的理论研究处于相对零散、缺乏现实和理论关注的状态。文章进一步以妓女题材文学研究的繁荣状态与之相比较,认为文学作为与电影紧密相关的艺术形式,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电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资参考与关照。 第一章主要论述华语妓女题材电影兴起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妓女题材文学的关系。 论文在第一节中简要梳理了中国娼妓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娼妓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中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同时也为历代以来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娼妓制度的兴衰弛禁也和妓女题材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 同时,论文还在第二节考查了电影诞生以前,中国源远流长的“青楼文化”中妓女题材文学作品千姿百态的书写方式,指出了“青楼文学”和妓女题材电影的创作与传播存在着某些共同规律,“青楼文学”还成了早期中国电影创作中呈现的“先文本一。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在充分挖掘史料的基础上对中国电影史(以大陆为主,兼顾港台)几个主要阶段的妓女题材电影进行纵向的史的梳理。 第一节主要论述了在中国电影发展初期产生巨大影响的“鸳鸯蝴蝶派”文人所创作的早期华语妓女题材电影,指出这一流派妓女题材电影的几个主要特点:迎合大众趣味,符合商业操作模式;颠覆传统妓女形象(从色艺双绝的传统名妓到道德堕落的交际花和命运凄苦的底层妓女);强调的社会教化功能,对于维持风化有强烈要求。 第二节主要考查“左翼电影”中的妓女题材电影,通过分析该流派代表作《神女》,指出“左翼电影”的妓女题材创作摆脱了“鸳鸯蝴蝶派”的传统道德观和市民趣味,进而深入到阶级批判的层面,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创作水准。 第三节论述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妓女题材电影,得出结论:抗战时期的妓女题材电影在延续之前传统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抗战救亡的新时代主题。而抗战后到1949年以前,中国大陆的妓女题材作品逐渐体现出“拯救与被拯救一、“引导与被引导”的经典革命叙事模式。 第四节侧重研究五十年代反映新中国妓女改造的电影。这部分电影具有五十年代中国大陆点的共同特点:对社会政治功利性的空前强化。在电影中,女性对旧社会的控诉成为女性最强的声音。而对妓女的描述又区别于其他底层女性,除了延续四十年代进步电影中“被拯救”、“被引导”的主题之外,还被赋予“被改造”的主题。因此,在五十年代的妓女题材电影中,妓女的出路有了整齐划一的答案:接受党的领导与改造,控诉阶级仇人,自觉接受改造,成为新社会的劳动女性。 第五节关注改革开放以后新时代的妓女题材电影,并着重分析了妓女题材电影最为高产的1994年间的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指出,九十年代的中国大陆妓女题材电影是多种文化、多种价值观念、多种社会立场、多种意识形态体系共生并存状态的一个缩影。 第六节主要考查了第六代导演的妓女题材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得出结论:第六代导演的妓女题材电影体现了这个导演群体共同的电影美学追求:趋向于客观化纪实的创作,以隐藏自我的“零度叙事”方式关注当下社会中底层普通民众的个体性的生存。 本章的最后一节对港台妓女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分析,侧重反映1949年划时代变革以后香港、台湾地区与大陆妓女题材电影在不同意识形态影响下的不同发展道路。 第三章根据前两章的论述对华语妓女题材电影的一些共同特征进行电影理论方面的概括和分析,主要从劳拉·穆尔维的“窥视快感”理论和电影符号学理论入手,分析了妓女题材电影作为“消费影像”满足观众窥视欲和作为电影符号承载多重的意义指涉,满足创作者多方面的创作要求的两大基本功能。 最后,在结语中,对未来妓女题材电影的发展和妓女形象的塑造谈了笔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之,华语妓女题材电影走过近百年历史,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电影人们或以猎奇的态度欣赏,或以人道主义下笔,或以阶级理论阐释,不同的诉求和理念构成了妓女题材电影丰富多元的状态,从这一题材电影发展变迁的背后,亦可看到社会意识形态、性观念、商业操作、女权运动等各种因素的深刻影响,在华语电影的发展史中极富代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