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产品非结构化需求转换、概念测试与初始配置方法研究
【6h】

新产品非结构化需求转换、概念测试与初始配置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课题来源

1.4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本章小结

2 新产品非结构化需求获取与转换方法研究

2.1 非结构化需求的内涵

2.2 非结构化需求获取与表达

2.3 非结构化需求的转换

2.4 算例

2.5 本章小结

3 新产品多维度概念测试与评价方法研究

3.1 新产品多维度概念测试与评价模型

3.2 新产品概念测试主观评价方法

3.3 基于眼动的新产品概念测试客观评价方法

3.4 基于产品意象的新产品概念评价方法

3.5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新产品初始配置方法研究

4.1 新产品初始配置框架

4.2 新产品初始配置资源模型

4.3 新产品初始配置流程与相关算法

4.4 新产品初始配置零部件供应商资源匹配

4.5 算例

4.6 本章小结

5 应用案例及效果

5.1 产品创新平台

5.2 典型应用案例

5.3 应用前景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在充分享受各类工业产品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又渴望获得更丰富的物质产品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对于产品提供方来说,产品既是企业连接客户需求的纽带,也是企业经营的载体,新产品的开发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以及多样化、个性化、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能否以低成本、短时间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成为赢得客户和市场竞争的关键。
  产品策划及概念设计连接客户需求,决定了产品主要特征和形态,对新产品成功研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客户需求并快速转换为新产品开发目标及概念,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完成目标产品配置,最终协同开发出匹配客户需求的产品,对实现以低成本、短时间提供高质量、贴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从而赢得客户和市场竞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消费类电子产品在制造业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是现代工业中品类最多、发展最快的产业;同时,与现代人类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紧密相关,用户对产品的差异化特征及非结构化需求的满足更为敏锐和在意,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更快,竞争也更为激烈,是最能体现现代制造业创新产品开发特征的一类产品。因此,本文以消费类电子产品开发为研究对象,针对新产品非结构化需求转换、概念测试、初始配置等相关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展开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具体如下:
  ①新产品非结构需求的获取与转换方法研究。基于新产品策划中非结构化需求的特点和转换的难点,以自然语言的方式进行非结构化需求的收集,利用词语语义相似度进行非结构化需求聚类,明确了设计主题;通过自由联想等心理隐喻引出方法进行非结构化需求的挖掘与表达,借助隐喻逻辑系统将非结构化需求映射到产品技术特性中,从而为创新产品开发中解读非结构化需求并将其转换为产品技术特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②新产品多维度概念测试与评价方法研究。基于传统新产品概念测试方法的不足,结合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主客观与产品意象评测相结合的新产品多维度概念测试与评价方法,建立了新产品多维度概念测试与评价模型;通过新产品概念测试主观评价、基于眼动的新产品概念测试客观评价、基于产品意象的新产品概念测试评价等层层递进和相互验证,从不同维度对新产品概念候选方案进行了“谁好”“哪里好”“为什么好”等全面的评测,为方案的需求验证、筛选、改进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还以实验的方式对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③新产品初始配置方法研究。针对新产品策划中如何利用企业内外部产品配置资源,快速将目标新产品功能技术特性转化为产品零部件配置的共性需求,建立了新产品初始配置框架和资源模型,提出了新产品初始配置方法;基于新产品功能技术特性分解和零部件重要度排序,通过零部件分类定位、相似实例检索、可配置判据判断等对新产品初始结构方案进行快速配置,找出可借用、待改型、待全新设计的零部件,结合配置方案综合匹配度及待设计零部件的供应商资源匹配情况,进行配置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与选择,从而实现新产品零部件结构配置及供应商资源匹配。
  ④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应用验证。基于上述理论及方法研究,针对广大制造业企业新产品策划需求,借助各种先进的IT支撑技术搭建了“产品创新平台”,进行了相关软件工具的开发;最后以某消费类电子行业应用为例,通过新产品非结构化需求转换、概念测试与初始配置方法的实际应用,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