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票交易制度下农民利益的保护研究——以重庆为例
【6h】

地票交易制度下农民利益的保护研究——以重庆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文献综述

2 地票制度的产生及其意义

2.1 地票制度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框架

2.2 地票制度的运行机理

2.3地票制度的产生对农民利益的积极影响

3 地票制度中参与各方角色及利益关系梳理

3.1 复垦农民

3.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3.3地票购买方

3.4各级地方政府

3.5被征地农民

3.6本章小结

4 地票制度各环节中农民利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4.1地票制度下农民利益的界定

4.2就地票制度本身而言

4.3就宅基地复垦环节而言

4.4 就地票交易环节而言

4.5就地票收益分配和使用环节而言

4.6就地票落地环节而言

5 地票制度下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的构建

5.1机制构建的前提

5.2保障复垦阶段农民的利益

5.3完善地票收益分配使用体系

5.4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使用方向

5.5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利益分享范围

6 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实施的配套措施

6.1完善保障体系的配套机制和配套工作

6.2确保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度

7 结 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在我国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和城乡土地利用率极度不平衡的现实背景下,重庆市在2008年11月颁布了《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地票制度”。地票制度的创建,破解了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与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的瓶颈,打通了城乡之间建设用地指标、土地、资源、资金等的流通渠道,为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等提供了改革的工具,实现了在耕地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城乡建设用地大范围、远距离的置换。由于地票制度在国内国际尚属首创,没有可以参考的经典模型,所以制度的设计上难免存在诸多不足和漏洞,其中首当其冲利益会受到威胁的群体便是农民,所以农民的利益保护问题也一直伴随着地票的运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重庆现行地票制度为研究前提和基础,以农民利益保护为研究对象,以完善现行地票交易制度并构建农民利益保障机制为研究目标展开论述。首先分析地票制度的产生为复垦农民谋取的福利,对地票制度的积极意义做出肯定;其次在对地票制度中各参与方扮演的角色和利益关系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地票制度实施的各个环节,探索并总结现行地票制度中农民利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通过举例分析、博弈论等方法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次,针对提出的问题建立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并提出了完善该机制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①地票交易制度对农民利益保护存在积极的影响:地票收益可以直接增加农民财富,地票制度可以配合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②地票制度各环节中农民利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地票制度本身存在催生城乡发展的马太效应以及城市挤压农村资源之嫌;宅基地复垦环节中,制度的设计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寻租空间,并且农民在选择是否参与复垦时存在矛盾与困境;地票交易环节中,复垦农民与政府之间存在对农民不利的利益博弈关系,打包拍卖的地票交易方式也容易引起政府对交易价格的操纵和与开发商的合谋,损害农民的正常收益;地票收益分配和使用环节中,虽然政策对地票收益和分配有了更详细的规范,但依然存在一些漏洞,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地票收益用途不明确,以及由于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工作的滞后导致的农民利益保护危机;地票落地环节中,被征地农民利益受到侵犯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
  ③构建地票制度下农民利益的保障机制:首先宏观上应在肯定地票制度积极意义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地票的交易量和落地区域限制;其次通过适当放宽复垦申请条件和提高复垦耕地的可用性来保证复垦阶段农民的利益;最后通过规范地票交易价格形成机制、改进政府职能、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使用方向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分享机制等措施,促进地票收益分配使用体系趋于成熟。此外,通过构建和完善该保障体系的一系列配套机制和配套工作,促进保障体系正常机能的发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