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日常生活叙事比较张爱玲、王安忆的小说
【6h】

从日常生活叙事比较张爱玲、王安忆的小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1日常生活意识及其形成

1.1边缘化的叙事视角——日常生活意识的凸现

1.2多重体验的融合——日常生活意识的形成

1.2.1生活体验

1.2.2文学体验

2寻常男女非常情爱

2.1“也无风雨也无晴”与“一场欢喜忽悲辛”——从曹七巧到王琦瑶

2.2无关爱情的婚恋与无关婚姻的情爱

2.3归因:个体生命体验与时代差异的双重影响

3平凡生活 精致细节

3.1张爱玲:细节强化悲剧

3.2王安忆:细节缓和悲剧

4世情人生 冷暖彼岸

4.1“窗含西岭千秋雪”与“暖风熏得游人醉”——《沉香屑 第一炉香》与《香港的情与爱》

4.2苍凉的俗世传奇与温情的世俗风景

4.3精神彼岸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日常生活就是生活的本质。跨越半个世纪的两位女作家,张爱玲和王安忆立足于日常生活叙事视角,在她们的小说世界里,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男男女女林林种种,用日常生活价值解构历史政治的伟大价值,使她们的小说出现永恒的意味。 本文首先探讨了张爱玲和王安忆为什么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样的叙事视角。概括地说,她们的成长经历使她们远离激烈的、革命的、宏大的、英雄气的、庙堂气息的文学叙事:而她们的生活趣味和文学体验则使她们倾心于那种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有人情味的、永恒的、细节的、民间精神的文学叙事。 张爱玲和王安忆都通过自己的文本揭示了在历史文化与社会人生的不同表象背后更为本质的永远继续着的日常生活本身,这就使她们的小说有了极大的相似性。但仔细体味就会发现,在这表层的相似背后,其情绪色彩、精神指向却是大不相同的。张爱玲由于其自身对家庭时代的失落感以及亲身经历的港战,她把自己对人生虚无的生命体验和人性丑陋的认知体悟放进小说里去,使她笔下的男女故事、细节描写都带有悲剧色彩,使她的世俗小说成为一部苍凉的传奇。与张爱玲不同,王安忆理解市井人民的生活,对世俗生活琐事的描写中流淌着一种温暖和饱满的生命气息。她既有对凡俗生话的精致讲究和细微心绪的兴趣、爱好,义有对平凡人生的奋斗争取所给予的由衷赞赏,还有对普通人生命运的悲剧结局的同情和怜悯,使她的作品形成一种人性而又温情的感情基调。正是因为这种差异,她们的小说传达给读者不同的精神指引,张爱玲的小说让我们看清了生活和人性的阴暗面,让我们在感慨和颤栗中反思。而王安忆的小说把我们引入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使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升腾力量。这两种精神指引都是生活在俗世中的人们精神世界里不可或缺的需要,它们使人既能看清人生的丑陋,又不会失去生活的希望。这也是张爱玲和王安忆的日常生活叙事存在的重要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