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论耀州瓷
【6h】

浅论耀州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耀州窑的考古概况

二、耀州窑的发展道路

(一)卓然兴起于唐朝

(二)发展成熟于五代

(三)辉煌鼎盛于两宋

(四)持续烧造于金、元之际

(五)黄堡窑终烧于元末明初

(六)陈炉窑展余威于明、清

三、耀州窑的成功之道

(一)善于借鉴,继承优秀传统

(二)博采众长,形成独特风格

(三)勇于创新,终成北方民窑之首

四、耀州窑的几点辨析

(一)耀州窑的烧造是否始于唐?

(二)耀州窑青瓷是否脱胎于越窑?

(三)耀州窑是否终烧于明初?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分为四部分分别介绍了耀州窑的考古概况、耀州窑的发展道路,并对耀州窑的成功之道产生了几点个人的看法以及笔者对耀州窑的几点辨析。 首先笔者通过调查一些考古资料反映出耀州窑的地理以及自然资源等情况。之后对于耀州窑的发展道路,笔者分为兴起、发展、辉煌、持续、终烧、余威等六个部分来进行阐述: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团结、经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这些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手工制造业的发展。黄堡窑场此时卓然兴起,开始了创烧的勃兴时期,乃势所必然。耀州窑利用区位优势,窑工们大胆创新,博采众家之长,技法精湛,通过实践工匠们逐步掌握了原料的特性,由多品种釉色的广泛烧造逐渐重点加强了青瓷的烧造,慢慢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方向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工艺。 五代时,耀州窑的青瓷已占主导地位,从唐代多品种多釉色的烧造转为以烧造单一青瓷为主。所烧造的青瓷无论胎、釉、造型、装饰等均属上乘,已不仅是北方的青瓷代表,而且贡奉皇室,可和越窑秘色青瓷相媲美。 两宋时期,耀州窑作为一个自成窑系的北方著名窑场,以大批量生产独具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瓷,无可争辩地成为北青瓷的代表。 金代是和南宋南北对峙的时代,由于连年战争的破坏,北方瓷业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然而耀州地处关中,是金人的统治中心之一,社会相对比较稳定,所以,虽然耀州窑遭战争波及,而瓷业生产仍能持续,并在宋代制瓷业的雄厚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到了元代,由于残酷的民族压迫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社会分化,民生凋蔽,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瓷器的需求则仅限于日常生活用品,而对青瓷精品已经缺乏认知,很少有人过问。所以,这时耀州窑的产品粗俗不堪。于是,为了生存,耀州窑便找回了民窑的风格和传统,以烧造大宗民用瓷为主。 耀州窑到了明初仍在烧青瓷,但数量和质量已远不能与前代相比。 其实,在金代黄堡窑还没有衰退停烧的时候,其东边的立地坡也开始学习烧造耀州窑青瓷了。之后周围的陈炉及上店两处窑场也开始陆续烧造,这三大窑场成为了黄堡窑的继承和延续,也是耀州窑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部分笔者总结了个人认为耀州窑的几个成功之道,首先是善于借鉴,继承优秀传统。回顾唐代瓷器的烧造,犹以北方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各领风骚,形成所谓南青北白的局面。五代时期,耀州窑开始模仿越窑,到北宋时异军突起,在刻划花纹方面表现出非凡的特色,工匠们一流的技法,展现出耀州瓷无与伦比精美的艺术风格。定窑是继承邢窑在发展白瓷,而耀州窑的青瓷独当一面,逆转了唐代以来南青北白的局面。其次是博采众长,形成独特风格。宋代的耀州窑在走向巅峰的道路上,一方面向国内各窑口、特别是向越窑学习,最终在青瓷的烧造上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向世俗、特别是向外来文化汲取营养,逐步使自己的产品形成独特的风格。再次是勇于创新,终成北方民窑之首。 耀州窑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它窑所长,经过长期的实践,最终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民窑之首,是我国北方青瓷的主要产地。无论是在器物的制作工艺技术方面,还是在瓷器的造型、装饰、烧造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文章最后一部分是笔者自己提出的几点耀州窑的辨析。首先提出了耀州窑创烧时间的争议。其次认为耀州窑的青瓷是脱胎于越窑,但是更具自己的特色。最后是耀州窑终烧时间的辨析,虽然资料显示耀州窑停烧于明朝初年,但是笔者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并亲自对耀州窑遗址及耀州窑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认为耀州窑其实并未停烧,它的薪火一直被附近的另一处窑场陈炉窑继承着,并延续至今,只是烧造的产品工艺和质量每况愈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