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国公司战略演变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与对策
【6h】

跨国公司战略演变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与对策

代理获取

摘要

跨国公司不仅是资源集合体,是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载体,而且也是国际竞争的重要主体。无论是对东道国还是对母国,跨国公司都是增强其产业竞争力的不可或缺途径,跨国公司的战略演变也必然对东道国和母国的产业竞争力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增强产业竞争力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进程的加快,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增强将越来越依靠国际直接投资。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进行直接投资都将影响我国的产业竞争力。 然而,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发展极不平衡,目前仍然是直接投资的主要东道国。这表明我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被动竞争者。跨国公司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从独立子公司战略和简单一体化战略到复合一体化战略的演变、20世纪80~90年代从多元化战略到外源归核化战略的演变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你死我活的竞争到合作竞争战略的演变。这表明跨国公司不仅要利用其垄断优势,还要进行优势积累;不仅要进行内部积累,还要进行外部积累。但是,跨国公司的本质是追求垄断利润,无论是内部积累还是外部积累,都是为了增强其垄断优势,而内部积累是其外部积累的基础。跨国公司进行外部积累的目的就是通过网络规模经济获取外部资源,从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跨国公司战略演变对我国产业竞争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跨国公司外部化经营总体上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是有利的;而内部化经营则从总体上对我国产业竞争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外源归核化战略试图在利用我国资源禀赋的同时,加强对我国产业的控制;而作为合作竞争战略主要形式的R&D联盟则是为了获取我国的创新资源。虽然跨国公司R&D联盟对我国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中也可能存在联盟“陷阱”。特别是在技术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和跨国公司对我国实行技术控制的情况下,试图通过技术引进或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实现技术赶超是不现实的。再者,即使通过R&D联盟获取创新资源,从而能够进行外部积累,但作为联盟成员的企业必须进行一定的技术投入或资产投入,具备一定的内部积累。因此,我国必须增加自主创新的投入。通过对我国贸易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我国进出口商品质量竞争力不如数量竞争力;而在贸易竞争力的数量方面,我国可比净出口指数和比较优势指数要优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这都说明我国贸易竞争力的发展是一种数量型发展。 以平均国民生产总值为主的宏观经济决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而企业能力和政府政策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我国宏观经济条件已经具备了进入直接投资发展第三阶段的条件,而我国实际的直接投资发展水平还处于第二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缓慢的缘故。然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企业存在的“能力缺口”。 由于对我国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判断存在偏差,我国长期以来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中贯彻的是数量引资思想,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身份政策”。其基本表现就是我国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东亚化”和投向“国产化”现象。这些投资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垂直产业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禀赋优势。然而,我国的“身份政策”则使我国增加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成本。因此,我国必须实现由“身份政策”向“能力政策”的转变,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由于我国企业存在的“能力缺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东亚经验给我们引入了一个产业视角,我国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引导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同时,为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还要对东道国及其产业进行选择,并且坚持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内部贸易导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