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撑绿竹无性系生长规律及其纸浆林培育技术研究
【6h】

撑绿竹无性系生长规律及其纸浆林培育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1引言

2撑绿竹无性系生长规律的研究

3撑绿竹无性系纸浆林培育技术的研究

4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撑绿竹是以撑篙竹(Bambusapervariabilis)为母本,大绿竹(Dendrocalamopsisgrandis)为父本,系广西柳州林科所经12年杂交选育出来的优良杂交种,与父母本相比具有出笋成竹多、产量高、径级大、无性繁殖力强、竹材造纸性能好等优良特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区都进行了大量的引种栽培,根据文献检索,目前在撑绿竹无性系生长规律及其纸浆林培育技术方面的理论研究还较少。本文采用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首次对云南省水富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引栽的撑绿竹进行了引种适应性研究和撑绿竹无性系种群生长规律、径阶生物量以及培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其结果如下: 1、水富县引种撑绿竹造林成活率为87.0%以上,在当地5月下旬开始出笋,比乡土竹种硬头黄竹早出笋7--10天左右,平均每丛发笋8株左右,最多达16株,且笋期长。3年生幼林平均每丛总株数为9株,平均株高4.43m,栽植3年后基本成林,其中1年生母竹平均地径为3.72cm,胸径达2.94cm,能够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且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能有效促进撑绿竹林丰产稳产。因此撑绿竹在该地区引种和推广有很大潜力。 2、撑绿竹无性系出笋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即出笋初期(5月30日至6月12日)、出笋盛期(6月13日至7月21日)和出笋末期(7月22日至9月27日)。盛期出笋量最多,占全期平均出笋量的81.69%,初期和末期则分别占7.32%和10.99%,且盛期的平均单笋重量也较初期和末期为大,平均每株笋重为0.30kg,初期和末期则分别为0.25kg和0.24kg。 3、撑绿竹无性系平均出笋成竹率为56.29%,绝大多数退笋出现在出笋末期的7月22日至9月27日,约65天左右,末期退笋数量占总退笋数的97.53%,引起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足,退笋平均高度为22.47cm左右。 4、撑绿竹笋一幼竹高生长遵循慢.快.慢3个阶段,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时期。初期和末期分别历时32天和27天,日平均生长量分别为4.03cm和4.65cm,总生长量分别占全株高的15.01%和14.60%;盛期历时38天,日平均生长量为16.63cm,总生长量占全株高的70.39%。其高生长Logistic曲线模型为: H=867.168/1+e4.793-0.725t相关系数r=0.998 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高生长(Y)与土壤水分(X1)、气温(X2)和相对湿度(x3)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5软件分析可得到方程为: Y=-4631.491-11.553Xl+120.465X2+25.410X3r=O.905 5、对不同径阶的撑绿竹无性系种群各构件生物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具有一定规律性,地上部分生物量远大于地下部分生物量,即地上部分生物量占85.56%,地下部分为14.44%,其中各构件以秆所占的生物量为最大,根所占的比例最小。各构件生物量占全株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竹秆60.97%,枝条15.68%,叶子8.91%,竹蔸15.49%,竹根1.43%,按大小排序为:秆>枝>蔸>叶>根。各构件平均含水率大小排列顺序是:叶>枝>秆>蔸>根,其含水率分别为:叶69.4%、枝60.9%、秆45.1%、蔸42.9%、根42.4%。 6、以胸径和竹高为自变量,各构件生物量作为因变量建立各种相关模型,结果表明:撑绿竹无性系各构件生物量与自变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各构件生物量与胸径的关系密切。采用回归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无性系种群分株的生物量,其优化模型为:W=3556.98+0.33789(D2H),可作为生物量估测模型,在生产管理和开发利用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7、通过撑绿竹无性系抚育措施比较研究表明:施用尿素和菜子饼比对照(CK)能提早出笋7~10天,出笋数量增加2.5倍左右,且成竹高度和胸径明显增大,其中以施用菜子饼效果较好。因此对撑绿竹林进行合理施肥等抚育管理,能明显增加竹林的经济、生态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