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弱激光对视网膜损伤及MK-801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6h】

弱激光对视网膜损伤及MK-801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缩略语索引

摘要

前 言

第一部分大鼠视网膜激光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第二部分弱激光对大鼠视网膜损伤的结构观察

第三部分弱激光对大鼠视网膜损伤的机理研究

第四部分MK-801对内源性NMDAR的拮抗作用

第五部分MK-801对激光视网膜损伤功能的恢复

总结

致 谢

综述 激光致视网膜损伤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弱激光对大鼠视网膜辐射损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展开▼

摘要

弱激光一般指激光器输出功率密度在1J/锄2,输出功率小于50mw,并使组织升温不超过0.1~0.5℃的激光,医学上应用最早、最多的是He-Ne激光,其波长为632.8nm,属可见光范畴(400nm~760nm)。即使最小功率的可见激光,在输出过程中也难免与空气发生碰撞而出现散射现象,在室内停留不久,即可造成眼部的不适感;尤其临床用较高功率的He.Ne激光治疗眼周及眼底疾病,更易造成视网膜的损伤,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He-Ne激光对视网膜不可逆损伤的报道也很少见。所以研究弱激光致眼视网膜的损伤不论在临床还是科研上均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拟从He-Ne激光对大鼠视网膜生物效应出发,研究其致伤的基本特点,探讨谷氨酸受体表达致视网膜光损伤的病理机制,并应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对损伤机理进行验证,从而为激光损伤的医学防治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按随机方法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其分别于照后即刻、6h、12h、ld、3d、7d、14d和28d诸时间点进行观察。其中治疗组于照后即刻分别给大鼠肌注MK-801(2mg/kg),损伤对照组肌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使用中性原子He.Ne激光器对大鼠视网膜造成病理损伤,通过眼底镜、HE染色的观察,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NMDARmRNA及其受体的表达、并用TUNEL染色技术原位检测激光损伤后视细胞的凋亡以及用视觉电生理仪分析治疗前后视网膜的功能等方法,对各组视网膜损伤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作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1.眼底镜观察发现激光照后大鼠视网膜血管痉挛、局部眼底背景变浅,但没有肉眼可见的明显损伤,如:出血、渗出、坏死等。 2.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显示已有大量细胞凋亡产生。 3.HE染色的组织切片在光镜下观察发现视网膜结构随照后时间延长出现规律性变化,病变视网膜全层隆起,内、外核层排列紊乱,核间隙增大等。但治疗组的视网膜结构形态均较同时相的对照组更完整,感光细胞层的厚度也多于对照组。 4.NMDAm砌NA及其受体在正常视网膜组织未见或仅见轻微的表达,约经6h开始表达,3d达高峰,7d开始逐渐下降,表达主要分布于内网状层和外网状层。推测NMDA受体可能参与了弱激光致视网膜细胞凋亡。照射后给予MK-801可明显减少损伤区域视网膜神经细胞膜NMDAmRNA及其受体的表达,减少损伤,并能保护视网膜的组织形态结构。 5.视网膜电流图(ERG)b波测量,经SAS统计软件分析,经MK.80l治疗后的b值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说明MK.801能有效地保护大鼠视网膜的功能。 综上所述,弱激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造成视网膜的病理性损伤,谷氨酸受体一NMDAR高表达可能是弱激光导致视网膜损伤机制之一;本实验证明MK.801能够促进弱激光致大鼠视网膜损伤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