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
【6h】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 要

1.导论

2.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信用风险的承担

3.资产的信用风险分析

4.参与人信用风险分析

5.总体信用风险分析

6.信用风险防范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金融创新 工具之一。它通过将金融机构持有的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 转换成可以流动的证券,来增加金融机构资产的流动性,提供新的融资渠道。我 国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2005年底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 行股份公司发行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尽管这两支证券化的试点在市场 高涨的呼声中脱颖而出,但是其表现并没有达到市场预期的程度。其主要原因之 一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机制不完善,从而导致市场上的定价机制以及预期难 以形成。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 本文认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资产的信用风险和参与人的信用风险。资产的信用风险是整个资产证券化中信用风险的根源。对资产池的信用风险的分析主要采用改进的KMV模型来衡量资产池的违约概率。参与人的信用风险是资产证券化中由于人的因素而产生的风险。在对参与人信用风险分析中,本文以契约关系为载体,通过分析契约关系来分析参与人信用风险的传递。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在资产和契约关系相互作用下的资产证券化的整体信用风险。 本文除摘要外共分六部分,主要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了论文的背景并且提出了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做分析性评论。第二部分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风险的承担者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信用风险的承担者主要有投资者、SPV和发起人银行的观点,并且根据证券类型分析了其承担的风险大小。第三部分主要针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行论述。运用KMV模型的核心思想并对KMV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其适合于资产证券化中的资产池信用风险评估。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参与人信用风险。以信用风险的可传递性为依据,以参与人的契约关系为载体,从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等角度对参与人的信用风险进行剖析。第五部分综合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的分析,对资产证券化中的总体信用风险进行了论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