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研究
【6h】

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生平与著述

第二章《楹联丛话》成书论

第三章楹联起源论

第四章楹联分类论

第五章楹联创作论

第六章楹联批评论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摘要

清代联学大师梁章钜于道光年间撰写的《楹联丛话》是中国楹联文学发展史上第一部联话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一部具有理论意义和价值的联话。本文从诗学的角度,对这部内容丰富充实的联话著作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联学大师梁章钜的生平事迹与丰富的著述。第二章对《楹联丛话》成书的主客观原因分别进行了探讨,认为其成书的客观原因有四:一是清代楹联创作的繁荣,二是前代楹联理论的影响,三是历代诗话、词话及文话的启迪和影响,四是师友亲朋的大力帮助;主观原因也有四:一是家学渊源,二是授业名师,三是交历天下,四是忧患意识。第三章对梁章钜关于楹联及楹联子类起源的看法进行了剖析,认为梁氏把楹联的起源定在五代,为时过晚;唐代才是楹联作为一种具有独立意义的文体的真正产生时期。第四章探讨梁章钜的楹联分类理论,认为梁氏多标准并用来对楹联作品进行分类,势必影响到楹联分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楹联分类具有非同凡响的价值和意义,即它在中国楹联文学史上第一次使浩如烟海的楹联作品有类可系。第五章主要揭示梁章钜关于楹联创作的方式及其创作原则。他提出的楹联创作方式有三:一是“自制”,二是“集句”,三是单题与合题。楹联创作的原则有四:一是创新原则,二是语言上“四要”,三是写景“两原则”,四是崇尚“自然”。第六章认为《楹联丛话》确非一部单纯的楹联作品集,作者在“钞纂楹联”的同时,还结合自己丰富的楹联创作经验,对所收录的楹联作品进行了评价。梁氏评联论对的标准是多元的,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工切”。“工”是楹联形式上的要求,即对仗工整;“切”是楹联内容上的要求,即指楹联的内容与题目或者题咏对象切合、符合。第一、二章为“外部研究”,第三、四、五、六章为“内部研究”,两者有机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