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从四六到骈体——论孙梅《四六丛话》在清代骈文演进中的理论推动作用

从四六到骈体——论孙梅《四六丛话》在清代骈文演进中的理论推动作用

摘要

清代以前,骈文的演变大体以晚唐李商隐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到魏晋到李商隐是一个阶段,从李商隐到明代是一个阶段.在前一阶段,两汉萌其芽,魏晋发其端,南北朝鼎其盛,隋唐流其风,以南北朝骈文为代表;在后一阶段,晚唐改其辙,两宋定其调,元明等而下之,以宋四六为代表.从名称看,前一阶段从梁开始以"今文"、"今体"称,后一阶段则主要以"四六"称;从创作看,两个阶段亦有明显不同.以两阶段的代表为例简要说明:南北朝骈文多骈散句兼行,对偶宽泛用典自然,而宋四六多通篇对偶,对偶用典多工致切合;南北朝骈文除了公私文翰还有无关应酬的情韵之作,而宋四六则局限于官场应用与私人应酬;南北朝骈文即便公私文翰亦有"遥情隽致",而宋四六渐成套路而缺少"作家风韵".明代王志坚《四六法海序》总结云:"大抵四六与诗相似,唐以前作者,韵动声中,神流象外.自宋而后,必求议论之工,证据之确,所以去古渐远,然矩矱森然,差可循习."指出了两个阶段骈文的整体区别.而清代骈文的发展则大体呈现出对此前骈文史的倒序演进:宗尚上从接踵宋四六到师法六朝三唐骈文;这种宗尚的转变又进而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语言上从工致切合回归渊雅自然,应用领域上从公私文翰扩展到情韵之作,作品风貌上也从"无复作家风韵"发展到富有"遥情隽致",名称上则逐步以"骈体"(或"骈文"、"骈体文")取代"四六"指称这些师法六朝、三唐的骈文,并越过宋、元、明四六追冠六朝、三唐骈文.骈文在清代的这种演进,概括起来就是从四六到骈体的演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