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维生素E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含量成分测定研究
【6h】

维生素E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含量成分测定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微胶囊造粒技术

1.1.1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基本原理

1.2 微胶囊材料

1.2.1 芯材

1.2.2 壁材

1.3 微胶囊制作方法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3.3 物理化学法

1.3.4 干燥浴法(复相乳液法)

1.3.5 粉末床法

1.4 微胶囊产品的质量评价方法

1.4.1 微胶囊的结构

1.4.2 微胶囊粒子的大小与分布

1.4.3 微胶囊的形态

1.4.4 微胶囊产品的密度

1.5 微胶囊产品的特有性质及其评价方法

1.5.1 微胶囊化产率

1.5.2 微胶囊化效率

1.5.3 微胶囊的有效载量

1.5.4 芯材保留率

1.6 释放模型

1.7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7.1 微胶囊化香料和风味料

1.7.2 食用油脂的微胶囊化

1.7.3 微胶囊化酸味剂

1.7.4 微胶囊化酶制剂和细胞

1.7.5 微胶囊化防腐剂

1.8 微胶囊的发展历史

2 维生素E微胶囊的制备

2.1 维生素E简介

2.2 维生素E性质及用途

2.3 VE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2.3.1 物理法制备VE微胶囊

2.3.2 物理化学法制备VE微胶囊

2.4 本实验课题研究的内容

3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维生素E粉体

3.1.2 海藻酸钠粉体

3.1.3 氯化钙粉末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溶液配制

3.3.2 单液滴的生成

3.3.3 微胶囊的形成

3.3.4 粒径测量

3.3.5 冷冻干燥(Freezing Drying,FD)

3.3.6 维生素E含量的测量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微胶囊的制备的条件

4.2 颗粒粒径分析

4.3 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

4.4 微胶囊性能评价

4.4.1 VE微胶囊包埋率

4.4.2 微胶囊尺寸对VE释放性的影响

4.4.3 微胶囊中VE含量对其释放性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维生素E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它属于脂溶性物质,氧化剂和营养增补剂,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人体服用后,不能被直接利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维生素E进行微胶囊化,便于储存,使用方便。但维生素E和其它脂溶性维生素不一样,在人体内贮存的时间比较短,大部分排出体外,微胶囊的释放时间和释放速率至关重要,所以微胶囊外壁的选用直接影响维生素E的释放情况,微胶囊的尺寸大小对维生素E的含量和释放速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维生素E微胶囊的制备过程,微胶囊制备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确定了制备不同粒径微胶囊所需的参数,通过对微胶囊的粒径分析,干燥,由于乙醇吸收维生素E,通过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时间维生素E的含量,分析了微胶囊中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维生素E的释放效率,有效载量,通过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微胶囊尺寸,维生素E添加量对微胶囊中维生素E的含量,维生素E的释放速率。
  利用微胶囊造粒仪制备微胶囊时,微胶囊的尺寸约为喷嘴直径的两倍,制备的微胶囊形状均匀。在微胶囊的干燥过程中,微胶囊的尺寸大小对干燥速率有较大的影响,尺寸越小,干燥速率越慢,维生素E添加量一定时,微胶囊尺寸越大,其有效载量越大,但释放速率较慢,并且在不同的时间内释放速率是不同的。通过在实践中维生素含量及释放速率的需要,可以确定所需要的微胶囊的尺寸大小,进而制备出所需要的维生素E微胶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