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石家庄市中学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研究——以水平四、五为例
【6h】

石家庄市中学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研究——以水平四、五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我国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

1.1.2地方课程的定义及其特点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外体育课程目标研究现状

1.2.2有关体育课程改革情况的研究

1.2.3有关全国各省市《标准》实施情况的研究

1.3研究内容目的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2.2.4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石家庄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3.1.1 石家庄市中学体育师资情况分析

3.1.2 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3.1.3 石家庄市中学体育课使用教材情况

3.1.4 石家庄市中学体育课对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评价情况

3.1.5 石家庄市中学实施体育教学进度与计划情况

3.1.6 石家庄市中学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情况

3.1.7 石家庄市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分析

3.1.8 体育经费来源和投入情况

3.1.9 石家庄市中学体育场地器材配置情况

3.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水平五目标在石家庄地区的可达成情况分析

3.2.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目标在石家庄地区可达成情况调查分析

3.2.2 《标准》高中(水平五)目标在石家庄地区的可达成情况调查分析

3.3石家庄市中学体育地方课程水平目标体系的构建

3.3.1石家庄市中学体育地方课程的内容

3.3.2石家庄市初中体育地方课程水平目标内容确定与分析

3.3.3石家庄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目标的确定与分析

4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含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展开▼

摘要

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在《标准》中课程目标是重要内容,是主体部分,因为目标决定着体育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决定着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内容指标等。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了石家庄市18个县市区的54所中学的183名体育教师和30名体育专家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一)体育课开课率较高,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理想,只有20.37%的学校能够完全实施教学计划与进度,中学体育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学对学生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内容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运动技术、技能地掌握为主;(二)石家庄市中学体育教师呈年轻化趋势,本科学历为主,87.43%教师为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比例较低;多项场地器材配置与国家规定标准有很大差距,中学体育课教学主要以田径、篮球和游戏为主;(三)从教师和专家对初、高中水平目标在石家庄的可达成情况来看,五个领域目标比较,初中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可达成情况好于高中,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领域目标,高中好于初中;(四)石家庄市中学体育地方课程水平目标内容体系是根据专家和教师的调查结果,石家庄市体育教学现状和条件和现代教育理念构建的。在《标准》基础上,对其中一些内容目标进行了相应删减或降低难度的整合,是达到国家规定的“95%的学生都能实现目标”的体育地方课程水平目标内容体系。最后,根据对中学体育教师和专家的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针对石家庄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气候特点,以素质教育为理念,对《标准》初、高中各项水平目标进行相应的删减和修改,构建了一个既体现体育教育总体目标、又符合石家庄市教育现状的地方课程水平目标体系,为广大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提供理论指导,对于更好地实施《标准》,确实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最后提出:更新中学领导办学观念,重视体育课教学对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重要作用,加大体育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石家庄中学体育教师高级职称的比例,加大在职中体育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适当引进高学历教师,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应注重体育与健康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包括营养、卫生、心理、生理等)的传授,要重视运动技能教学,让运动技能教学回归中学体育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将健康作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关注体育教育的近期和中远期效益相结合,强调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以石家庄中学体育地方课程水平目标体系为参考,进一步构建石家庄中学体育地方课程内容,使其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反映现代化与时代化发展的要求,加强课程的综合化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以便更好发挥中学体育教育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