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6h】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Pilon骨折的应用解剖及特性

1.1 胫骨远端

1.2 内踝

1.3 外踝

1.4 距骨

1.5 踝关节的结构特性及生物力学特点

2 Pilon骨折的发病机制

3 Pilon骨折的诊断

3.1 症状及体征

3.2 影像学检查

3.3 诊断依据

3.4 骨折分型标准

3.5 软组织损伤分类

4 Pilon骨折的国内外治疗进展

4.1 Pilon骨折的治疗原则

4.2 非手术治疗

4.3 手术治疗

5中医正骨手法综述

5.1中医正骨手法的流源

5.2 正骨手法当代大致流派

5.3 正骨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的选择

1.1 诊断标准

2.2 材料

2.3 分组

2.4 术前处理

2.5治疗方法

2.6 术后处理

2.7 观察指标

2.8 疗效判定标准

2.9数据处理

3. 临床资料

3.1 病历来源

3.2 一般资料

3.3 治疗前各组均衡性比较

4 临床观察结果与分析

4.1手术时间的比较

4.2术后踝关节功能活动的比较

4.3 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

4.4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4.5 术后24周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

4.6并发症情况

5.2固定方式的选择

5.3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的生物力学及对骨折愈合影响的讨论

5.4植骨的问题

5.5腓骨的固定

5.6正骨十四法在术中运用的探讨

5.7并发症及防治措置

5.8关于本课题的一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配合有限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werⅡ、Ⅲ型Pilon骨折并评估其疗效,为临床在复杂Pilon骨折的治疗选择上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而无排除标准的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Group A)采用我院正骨十四法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配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对照组(Group B)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早晚期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对两组随访时期踝关节活动度、放射学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Mazur踝关节系统评分等方面进行评价。
  结果:
  44例患者术后随访,A组中失访1例,B组中失访两例,1例车祸死亡,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40例。所有患者随访24-52周,平均32.7周。两组病例手术时间A组76.86±8.82min,B组89.74±10.84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A组踝关节背伸活动13.19±3.20°,B组10.74±3.1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跖屈活动24.90±4.29°,B组21.79±5.7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A组优良率为95.2%,B组89.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A组15.52±2.84周,B组15.32±3.38周,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周踝关节的Mazur系统评分A组48.84±5.23,B组47.67±5.9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踝关节的Mazur系统评分A组73.37±5.56,B组72.43±5.19,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踝关节的Mazur系统评分A组88.71±4.71,B组87.62±5.51,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组在早晚期并发症(浅部感染除外)、术后踝关节跖屈功能活动、骨折复位影像学评分、骨折愈合时间、Mazur踝关节功能系统评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A组在术后伤口浅部感染发生率及踝关节的背伸活动较B组有明显治疗优势,说明动力型外固定支架配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复杂Pilon骨折理想方法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