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十味益元颗粒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6h】

十味益元颗粒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西医诊治进展

一、常见化疗药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致病机制

二、选择性的治疗和预防

文献综述二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治进展

1中医理论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2中医理论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确立的治则、治法

3中医治疗CIPN的内治法

4中医外治法

5小结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1诊断标准

1.2纳入标准

1.4一般资料

2研究方法

2.1观察方法

2.2治疗方案

2.3观察指标

2.4疗效判定指标

2.5统计方法

3结果

3.1基线资料

3.2疗效分析

第三部分讨论

1研究背景

2十味益元颗粒的立方依据

3组方释义

4研究结果

5讨论分析

6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升高,癌症正在成为中国首要的死亡原因,癌症的宣教、预防、治疗也成为了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肿瘤的综合治疗当中,化疗是肿瘤内科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因为紫杉醇、奥沙利铂等化疗药的应用范畴非常广泛,且两药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较为常见,故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也成为许多癌症患者需要面临的问题,甚至长期饱受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CIPN的临床治疗亟待解决,但是就目前研究表明,西医方面并没有能够妥善解决CIPN的有效措施。
  目的:
  通过本次临床研究,观察十味益元颗粒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为十味益元颗粒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提供相关的临床依据,为后续的多中心RCT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观察方法,口服院内制剂十味益元颗粒,开水冲服,一次12g,一日3次,2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对周围神经病变分级、TNSc、中医症候量表进行测评。
  本实验观察指标的结果均以实际数值为参数,统计计算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周围神经病变
  1.1 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级分析
  治疗前后周围神经分级情况:本临床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随着治疗推进,0级逐渐增多,Ⅱ级逐渐减少。
  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级分析:治疗2周后,治愈例数为3例,显效0例,有效8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36.67%;在接受治疗4周后,治愈例数为13例,显效0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采用Wilcoxon W检验,不同治疗阶段疗效分级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05),具有可比性。结合总有效率分析,治疗4周优于治疗2周。延长治疗时间对周围神经病变分级的改善有益。
  1.2 各级别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治疗2周对Ⅰ级、Ⅱ级、Ⅲ级周围神经病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1.42%、57.14%、0.00%,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治疗2周后Ⅰ级、Ⅱ级、Ⅲ级周围神经病变的总有效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2.47>0.05),没有可比性。结合有效率说明:十味益元颗粒在2周治疗期限内,对Ⅰ级、Ⅱ级的周围神经病变均有疗效,且Ⅱ级的有效率高于Ⅰ级,但Ⅲ级无效。Ⅰ级、Ⅱ级的周围神经病变虽在有效率上有差异,但是并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4周对Ⅰ级、Ⅱ级、Ⅲ级周围神经病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92.86%、50.00%,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治疗4周后Ⅰ级、Ⅱ级、Ⅲ级周围神经病变的总有效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153>0.05),没有可比性。结合有效率说明:十味益元颗粒在4周治疗期限内,对Ⅰ级、Ⅱ级的周围神经病变均有疗效,总有效率较治疗2周高,且Ⅱ级的总有效率仍高于Ⅰ级,Ⅲ级有效率为50%。Ⅰ级、Ⅱ级、Ⅲ级的周围神经病变虽在总有效率上有差异,但是并无统计学差异。
  2 临床版全面神经病变评分(TNSc)
  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TNSc的四分位数分别为6(4,10)、4(2.75,7.25)、2(0.75,3.25),P=0.000。治疗前、治疗2周TNSc比较,P=0.000<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治疗前、治疗4周TNSc比较,P=0.000<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治疗4周后TNSc比较,P=0.001<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NSc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说明十味益元颗粒能够明显改善全面神经病变评分,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且延长治疗周期对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改善更明显。
  3 中医症候分析
  3.1 中医症候的评分分析
  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中医症候评分的X±S分别为7.37±2.51、4.87±2.27、2.63±1.87,P<0.001,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前、治疗2周中医症候评分比较,P=0.00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前、治疗4周中医症候评分比较,P=0.00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治疗4周中医症候评分比较,P=0.00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中医症候的积分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说明十味益元颗粒在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症候方面作用显著,且存在较好的持续性。
  3.2 中医症候有效率分析
  治疗2周的中医症候有效率为60%,治疗4周的中医症候有效率为100%,卡方值=20.683,P<0.001,P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说明改良的十味益元颗粒在中医症候改善方面作用较为显著,且延长治疗周期对改善中医症候有较强的作用。
  3.3 单项症状的积分前后对比
  四肢麻木、四肢胀痛、畏寒肢冷及乏力症状在治疗前与治疗2周、治疗2周与治疗4周、治疗前与治疗4周比较中P值均小于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在此临床观察中脾肾亏虚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临床症候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并且十味益元颗粒对脾肾亏虚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也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对中医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4 十味益元颗粒对于OXAIPN与TIPN疗效差异性分析
  4.1 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治疗前,OXAIPN与TIPN在周围神经病变的分级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1>0.05),可进行后续疗效分析。治疗4周后,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而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总有效率66.67%。采用Wilcoxon W检验,两组的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3<0.05)。结合总有效率分析,十味益元颗粒能明显改善二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分级,但对OXAIPN的周围神经病变分级改善更优。
  4.2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治疗前,OXAIPN与TIPN在中医症候积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138>0.05),可进行后续疗效分析。治疗4周后,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而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总有效率100%。采用Wilcoxon W检验,两组的中医症候的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3<0.05)。结合总有效率分析,十味益元颗粒对OXAIPN与TIPN的中医症候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对OXAIPN的中医症候改善更优。
  结论:
  十味益元颗粒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分级、TNSc、中医症候评分,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