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抒情的变奏:论20世纪中国抒情童话的艺术发展——以叶圣陶、严文井、宗璞、冰波童话为例
【6h】

抒情的变奏:论20世纪中国抒情童话的艺术发展——以叶圣陶、严文井、宗璞、冰波童话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理想与现实——中国抒情童话的萌芽期

(一)抒情童话的起点

1、内因:“直觉”、“童心”理论与抒情风格倾向

2、外因:西方浪漫主义童话的引入和传播

(二)抒情题材的现实主义渐进

1、诗化的文体特征的确立

2、形式手法的转变:从表现到再现

3、艺术主题的选择:从理想到现实

二、困境与突围——中国抒情童话的发展期

(一)文学的“现实功利性”对抒情童话的影响

1、苏联儿童文学的影响

2、泛政治化时代下的中国传统“载道言志”观念的深化

(二)抒情风格的艺术化回归

1、严文井童话:戴着镣铐的“跳舞”

2、宗璞童话:戴着镣铐的“突围”

3、宗璞童话的意义

三、喧哗与骚动——中国抒情童话的探索期

(一)理论的喧哗与创作的骚动

1、80年代形式与情感理论的引进

2、创作流派之别:“抒情派”与“热闹派”

(二)抒情形式的现代探索

1、秩序的困扰:情感与形式选择

2、策略的转变:客观抒情到主观抒情

结论:符合儿童感性需要的艺术

余论:寻回抒情童话的价值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作品及相关获奖

致谢

展开▼

摘要

“抒情”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或一类艺术风格存在于童话创作中,但是抒隋童话作为一种童话类型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本文通过抒情童话概念的梳理,结合叶圣陶、严文井、宗璞、冰波等人的童话作品来探讨20世纪中国抒情童话的发展历史。本文认为抒情童话在特定的历史年代,具有特定的存在和表现方式。 本文以作家作品个案的形式对20世纪抒情童话的历史进行描述,初步勾勒20世纪抒情童话的发展概貌。在抒情童话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隐约地看到这样三个阶段:抒情题材的现实化、抒情风格的浪漫化、抒情形式的现代化。由于受到时代和作家个人选择的影响,叶圣陶、严文井、宗璞、冰波等人在童话创作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艺术变化。抒情童话的艺术发展是伴随着作家的艺术变化而形成、变化和不断丰富的一个历史过程。 本文绪论部分通过对“童话”、“抒情”概念的界定,明确了抒情童话的具体所指的作品范围。在简要回顾抒情童话发展的历史境遇之后,概括了抒情童话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三点特质。 论文第一部分分析中国抒情童话产生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并以叶圣陶《稻草人》为例,分析抒情童话萌芽期的特点:诗化文体的确立、形式手法的转变、艺术主题的拓展。由于时代风潮和作家个人的选择,早期抒情童话在三四十年代出现了向现实主义转变的艺术倾向。 论文第二部分从历史现状入手,分析文学的“现实功利性”对抒情童话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严文井、宗璞的童话,认为抒情童话是通过艺术化的宣教,把诗意和现实结合,感性与理性融合,因此得以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取得平衡的。 论文第三部分承接第二部分提出的宗璞在抒情童话方面作出的情感与形式的探索,结合新时期西方理论的引入以及童话创作风格中出现的“热闹派”和“抒情派”的探讨,通过对冰波童话的解读,分析抒隋童话形式的现代转型。 通过对20世纪中国抒情童话的历史梳理,本文认为抒情童话的艺术发展出现过两次变奏,从负载文化、道德、社会修养的主题先行、教育先行的创作模式转向文字、意义、内容等更为符合艺术本身的、感性的创作形式。抒情童话最终要走出单纯的为美抒情,为现实抒情的模式化的道路,突破一贯以来承载的文化、道德、宣教的使命,成为真正符合儿童感性需求的艺术。余论部分论文进一步讨论了抒情童话存在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王珏;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方卫平;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儿童文学;
  • 关键词

    抒情; 抒情童话; 艺术发展; 历史梳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