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2”高职教育两段式衔接问题研究——以S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6h】

“3+2”高职教育两段式衔接问题研究——以S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1.国外中职与高职衔接模式的相关研究

2.国内中职与高职衔接模式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五)概念界定

1.高职教育

2.五年制高职教育

3.“3+27高职教育

二、“3+2”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分析

(一)我国“3+2”高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我国“3+2”高职教育的产生

2.我国“3+2”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3+2”高职教育办学优势

1.经济地利用教育资源

2.缩短了培养周期

3.专业设置的限制性

4.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的互补性

5.技能训练的扎实性

6.优化高职生源

7.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导向性

(三)“3+2”高职教育存在不足

1.以办中职的思路办高职

2.专业门类求“大”求“全”

3.生源质量堪忧

4.“3+2”高职生深造无门

三、“3+2”高职教育办学现状与两段式衔接问题

(一)“3+2”高职教育办学现状

1.浙江省“3+2”高职教育办学现状

2.温州市“3+2”高职教育办学现状

3.S职业技术学院“3+2”高职教育办学现状

(二)“3+2”产职教育两段式衔接问题

1.教学计划制订较随意,执行不够严肃

2.课程体系欠合理,缺乏“3+2”高职教育特色

3.教学内容中、高职衔接不紧密,各自为政

4.学籍管理不严,生源流失严重

5.教学管理提前介入不够,教学质量下降

6.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缺乏共享机制

四、“3+2”高职教育两段式衔接对策与建议

(一)办学体制衔接

1.组建职教集团,创新中、高职合作办学模式

2.健全组织机构,加强中、高职合作办学体制衔接

(二)培养目标衔接

1.正确定位“3+2”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2.合理衔接“3+2”中、高职两段培养目标

(三)教学计划衔接

1.中、高职联手开发“3+2”教学计划

2.建立教学计划滚动修订机制

(四)课程体系衔接

1.课程体系构建要把握统筹性原则,避免中、高职课程人为割裂

2.课程框架结构应体现灵活性,以适应社会需求

3.课程设置要利用生源优势,加强创新教育

4.课程改革要以工作过程为依据,以项目课程为主体

(五)教育资源衔接

1.师资的交流与培训提高

2.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

3.共享图书资源

(六)教学管理衔接

1.提前介入教学运行管理,加强中、高职两校沟通,提高教学质量

2.改进招生工作,规范学籍管理,防止生源流失

3.严格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升学选拔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的高职教育如果按学制划分,主要有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两种。五年制高职的办学形式主要包括“3+2”高职和五年一贯制高职。其中“3+2”高职教育是指初中毕业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三年,然后部分或全部转入挂靠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深造二年,毕业以后享受与三年制普通高职毕业生同等待遇的一种高职教育模式。“3+2”高职教育是中、高职衔接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具有节约教育资源、缩短培养周期、学生技能训练扎实利于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等优势。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由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影响了“3+2”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削弱了职业院校举办“3+2”高职的积极性。本文以“3+2”高职教育中、高职两段式衔接作为研究切入点,以S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剖析其中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供同类院校举办“3+2”高职教育之参考,为推动“3+2”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尽绵薄之力。 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作了说明,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着重对国内外有关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第二部分,对“3+2”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开展分析,阐述了我国“3+2”高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总结了办学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第三部分,调查分析浙江省、温州市以及S职业技术学院的“3+2”高职教育办学现状,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剖析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计划制订随意,执行不够严肃;课程体系不合理,缺乏“3+2”高职教育特色;教学内容中、高职衔接不紧密,各自为政;学籍管理不严,生源流失严重;教学管理提前介入不够,教学质量下降;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缺乏共享机制等。 第四部分,针对“3+2”高职教育两段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办学体制衔接、培养目标衔接、教学计划衔接、课程体系衔接、教育资源衔接、教学管理衔接等角度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旨在加强“3+2”高职教育中、高职两段式衔接,进一步提升“3+2”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增强“3+2”高职教育活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