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研究
【6h】

初中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重要性

(三) 课题研究的紧迫性及其现状

(四)文献综述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二)问题的含义

(三)初中科学问题的含义

(四)问题的分类

(五)科学探究式问题的分类

(六)问题设计的理论基础

三、 探究式问题设计研究

(一)探究式问题设计的内涵

(二)探究式问题设计与问题情景的关系

(三)探究式问题设计的原则

(四)探究式问题设计的过程

(五)探究式问题设计的途径

(六)探究式问题设计的方法和教学功能

四、 探究式问题设计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探究式问题设计实践应用

五、分析与结论

(一)学习成绩统计结果分析

(二)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后测)试卷分析

(三)学生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六、关于探究式问题设计研究的几点体会

(一) 问题的设计应有适当的难度

(二) 问题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三)探究式问题应具有可持续性

(四)对学生应答问题之后作必要的反馈

(五)探究式教学中问题设计对教师的要求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科学探究,而探究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要做好这一步,就要做好探究式问题的设计。探究式问题设计指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设计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基础,创设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依据该情景考虑问题的难度、坡度、跨度、时度等,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
   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及杜威的“问题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在问题设计的原则下探讨了问题设计的过程,途径,方法和教学功能。
   运用了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被试对象经过前测和后测,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问题意识及学习的效率等进行分析,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研究结束时,将参与实验的两个班级(八(3)47人,八(5)·53人)的科学成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一学期下来实验班无论在平均分还是优秀率和及格率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对照班虽也有提高,但幅度却较小,如平均分项目上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幅度上高出8.4分,纵向比较前测中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差距分别为0.7、0.3、0.5相对较小,而后测中则分别为9.1、8.4、11.3两班差距明显拉大,说明实验班实施的探究式问题设计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成效。
   对期术学业水平检测试卷试题类型大致分为三大类,即记忆了解类;探究类;综合类。对两班三类题型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如下:两个班在基础差距不大,所使用的教材相同,任课老师相同,课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实验班多采用探究式问题设计的教学,而对照班则是普通教学模式,得到的成绩有较明显的差距。记忆了解类型的题得分不相上下,但探究类型的得分差距明显,相差6.7分,这也是实验班平均分较大幅度高于对照班的主要因为,由此采用探究式问题设计的教学确实有效,但对综合类的由于涉及实验操作等问题,实验班并不表现出优势这说明两班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加强。
   经过用同一份问卷对两班学生学期初和学期末的调查,共发放问卷98份,前测回收有效问卷94份,后测回收有效问卷95份,汇总分析如下:
   (1)探究式问题设计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探究式问题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3)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有所提高。表现在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的比例有所上升,被动的比例相应减少。
   (4)学生较喜欢探究式教学中以问题设计为主线的教学。
   (5)探究式问题设计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条既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规律,又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方法,期望能对现行初中科学的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