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调查研究——以温州地区为例
【6h】

关于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调查研究——以温州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1.同居、未婚同居的概念界定

2.大学生未婚同居含义的界定

3.国外、国内未婚同居现象起源及发展的研究概述

4.我国有关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研究的现状

5.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研究的文献述评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四)研究和统计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个案访谈法

4.SPSS统计分析

(五)研究意义

二、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调查研究

(一)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二)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调查的结果分析

1.温州地区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分析

2.温州地区大学生性爱观的调查分析

3.温州地区大学生同居观的调查分析

4.大学生小兰的个案调查结果及分析

5.大学生在未婚同居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变化的趋势

1.大学生未婚同居的经济基础变得殷实

2.大学生未婚同居的思想认同度提高

3.大学生未婚同居的行为效仿样例增多

三、大学生未婚同居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

1.法律存在的“制度让渡空间”默许了大学生的未婚同居

2.温州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未婚同居提供了现实物质基础

3.温州开放型文化的发展卸下了大学生未婚同居的思想包袱

4.高校教管工作的不到位是导致大学生未婚同居的重要因素

5.家庭性教育缺位对大学生“性认识”的生成产生负面影响

(二)主观因素

1.大学生发育成熟对性的生理需求

2.大学生恋爱炙热化的心理需求

3.大学生恋爱升华的情感需求

(三)大学生未婚同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同居中的性行为异化出情感纠纷与心理压力

2.同居生活费用的依赖性造成同居生活中的矛盾

3.大学生未婚同居中的角色转换与角色适应困境

4.大学生未婚同居对学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高校规范大学生未婚同居行为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1.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2.开展性健康教育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4.增强异性交往引导

5.加强正确恋爱观及行为方式引导

(二)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1.建立健全高校住宿管理制度

2.强化高校课堂出勤考核制度

(三)加强对大学生同居群体的指导和帮助

1.同居生活应注意思想沟通

2.同居生活应了解性生活知识

3.同居生活应合理分担家务

4.同居生活应尊重对方个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大学生未婚同居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人们的价值观、伦理观在不断的变化和分化。高校一方面走在时代的前沿,另一方面又是东西文化的交汇点,受着西方思潮的强烈冲击,这使得大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了父辈们的生活模式,追求一种更自由的生活方式,同居便成为他们的选择。近几年来,大学生在高校周围的民房里租了房子,并且过起了小夫妻一般的生活,形成一种大学生“夫妻部落”。随着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增加,大学生未婚同居问题成为当前国内学者、理论专家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是从本人工作实际出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温州地区的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学院等四所高校5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采用SPSS13.0统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谈恋爱的看法持反对态度的只占8.5%,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在校期间发生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对于发生性行为的态度越宽容,未婚同居行为的发生率就会越大;赞成“一夜情”行为的只占3%,反对“一夜情”行为的占了91.9%,表明大学生赞成有感情的同居,反对背德的“一夜情”行为,大学生的性价值观仍受到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有过同居经历的大学生占12.5%,比2005年何毅调查的数据比率11.4%有所提升,表明温州地区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呈上升趋势,这同全国其他大学城武汉、南京、上海、广州、芜湖等有关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调查研究的结果一致。结合个案访谈和调查的数据,笔者认为,大学生未婚同居行为同高校的层次没有明显的相关度,而更多地同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相关。
   大学生未婚同居的成因可以主要从主客观方面进行分析。客观因素:一是法律存在的“制度让渡空间”默许了大学生的未婚同居;二是温州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未婚同居提供了现实物质基础;三是温州开放型文化的发展卸下了大学生未婚同居的思想包袱;四是高校教管工作的不到位是导致大学生未婚同居的重要因素;五是家庭性教育缺位对大学生“性认识”的生成产生负面影响。主观因素:一是大学生发育成熟对性的生理需求;二是大学生恋爱炙热化的心理需求;三是大学生恋爱升华的情感需求。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大学生未婚同居由思想动机转化为同居行为。在大学生未婚同居生活中也会滋生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同居中的性行为会异化出情感纠纷与心理压力;二是同居生活费用的依赖性会造成同居生活中的矛盾;三是大学生未婚同居中会存在角色转换与角色适应的困境问题。
   大学生未婚同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还在日趋增多。未婚同居影响大学生正常的校园生活。以前,教育部门和高校更多地采用“堵”的方式,“堵”又显得不够人性化,也不符合《婚姻法》相关规定,备受争议。而且,现在光靠“堵”显然是行不通了,因此,高校要正视大学生同居这一问题,并正确的加以疏导、加强管理、跟进教育,才能取得治理大学生未婚同居问题的成效。我们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健全组织,完善师资,对当代大学生加强恋爱观、性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如开展性健康教育,加强性心理辅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环境、增强异性交往引导,塑造合理的性别角色、加强正确恋爱观及行为方式引导,增强爱的能力和责任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同居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思想等方面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困难和心理困惑,做好跟踪服务,并因势利导做好沟通和引导,进行有的放矢的干预,让他们顺利的度过同居时光。同时,学校应制定和执行相关的行政规章制度,强化对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高校住宿管理制度,提倡大学生校内住宿,强化高校课堂出勤考核制度,堵住大学生因同居迟到、旷到的行为,以制度化的管理,加强对大学生未婚同居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