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研究
【6h】

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作为一种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课堂观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微观领域的研究,并且越来越受到我国一线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们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斯(R.F.Bales)(美)开发的“12类人际互动行为编码”是量化课堂观察研究框架的雏形,随后60年代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美)研究出了“互动分类系统”。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课堂观察研究呈现出浓厚的量化气息。70年代质性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到课堂观察研究中,研究者以自身经验为基础,用文字对课堂师生行为和活动事件进行描述和分析。但是主观感受和体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纯粹的质化研究方法导致了课堂观察研究陷入了观察者个人闭门思辨的囹圄之中,缺乏必要的客观数据而使得课堂观察的研究结果说服力不强,难以推广。因此,本文从民族志的角度出发,试图在课堂观察研究过程中将量化与质化研究方法融于一体,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而避开各自的劣势。本文阐述并分析了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的建构过程、理论概述和操作策略,希冀能使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研究方法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为课堂观察研究能真正全面有效地开展略尽绵力。
   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和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简要地阐述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文献综述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梳理了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建构过程,分别介绍了经验主义意义上的课堂观察和科学主义意义上的课堂观察及其二者的局限性,分析民族志及其方法论在弥补二者的局限性方面对于课堂观察的意蕴和启示。第三部分介绍了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的理论概述,对“民族志”和“课堂观察”两个概念进行界定,从课堂观察的组成要素和教育研究方法论两个角度分析了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的特征,阐明了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研究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最后根据将民族志分别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一种研究结果的文本形式和一种研究主体间的活动三个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进行分类。第四部分阐述了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的操作策略,介绍了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研究用到的四种研究方法和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分析了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程序中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简要介绍了收集课堂信息的两种工具和两种技术,以及用于记录和分析数据资料七种方式,后两部分将定量的研究方法与定性的研究方法有效地融为一体。最后对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研究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规约。最后总结了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研究存在的局限以及以后的研究出路。

著录项

  • 作者

    余芳艳;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长吉;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课程;
  • 关键词

    民族志; 课堂观察; 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