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生手机上网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凤鸣高中为例
【6h】

高中生手机上网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凤鸣高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的产生

2.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研究机构对学生手机上网普遍性的调查

2.调查中学生手机上网的主要活动情况

3.关于高中生手机上网的不同意见

4.现行手机上网的管理制度类型及评价

一、研究方法设计

(一)研究方法的选定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研究途径

(三)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四)技术线路

1.“高中生手机上网调查”问卷设计

2.高中生手机上网状况分析

二、凤鸣高中学生手机上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手机上网普及率较高

1.无手机原因中家长态度决定性更大

2.对手机网络渴望度随年龄不同而有所改变

3.对手机功能的要求较高

4.手机普及率较高

5.手机上网普及率在半数以上

6.男女生手机上网情况对比

(二)学生手机上网娱乐活动居多

1.手机网络活动以聊天为主

2.活动对象以同伴为主

3.BBS、SNS类网络活动吸引力大、数量少

(三)手机上网侵占自修课和休息时段

(四)手机上网隐蔽性超强

1.校内以隐蔽性为主

2.家是安全的所在

(五)手机上网带来的问题

1.与家长的意见分歧

2.学生认为手机上网可以促进学业

3.带来“网瘾”等问题

三、高中生手机上网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与学生手机上网的关系

1.家庭经济条件与学生手机上网的关系

2.家长对高中生手机上网的态度

(二)体制限制行动,渴望激发反抗

(三)矛盾的青春期心理助长手机上网行为

1.成熟与半成熟的矛盾

2.独立与信赖间的矛盾

3.隐私欲与开放性间的矛盾

4.自身能力与学业水平的矛盾

5.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

(四)从众心理对上网推波助澜

1.同伴效应

2.团体效应

(五)社会压力导致高中生逃避现实

1.社会期待的压力导致高中生寻求缓解的平台

2.“快餐时代”造就高中生对快速成功的追捧

3.大学生低就业率对高中生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

(六)信息需求刺激手机上网行为

四、高中生手机上网的管理模式研究

(一)管理模式介绍

(二)管理原则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疏管结合的教育思想

(三)操作实践

1.积极取得家长的支持

2.引导思想

3.梳理时间

4.统一地点

5.协调内容

6.沟通情绪

(四)实施效果

(五)实践总结

五、结语

(一)获得高中生手机上网管理制度所需的基本信息

1.了解到凤鸣高中学生手机上网的真实状况

2.积极寻找高中生手机上网的对策

3.有利于防范网瘾的形成

(二)探索并总结出“沙漏式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手机上网状况问卷调查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部分访谈记录

致谢

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手机上网是信息时代技术飞速发展的重要产物,它突破网络定位的局限性,实现了移动网络的梦想。信息产业化之后,作为衔接幼儿与成年的特殊群体——高中生,他们的思维、意识每天受到海量的信息冲击与刺激,手机上网已然成了他们新的追捧对象。
   桐乡市的高中生手机上网现象比较普遍,人们经常听到学生们手机聊天的滴滴声,看到高中生手机浏览网页,发现QQ、BBS、SNS等网络系统及“愤怒的小鸟”等网络小游戏,已经成为“90”后高中生们的掌上新宠。手机上网已经成为高中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属于较难处理的问题。如何把高中生的手机上网问题管理好,把学生的心思引导到学习中来,是高中德育工作者们致力突破的瓶颈。因而,笔者把这一问题提出来进行研究,期望找到对学生全面发展有助益、对学生品行教育有帮助的管理方式。
   笔者从桐乡市凤鸣高中实际情况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相应的信息——高中生手机上网状况(时间、地点、频率、内容、费用等一系列情况);借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学生手机上网的心理成因;通过查阅资料及访谈法,了解到高中学校对学生手机上网的管理模式(阻塞式、开放式),了解学生对相关制度的认可度;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管理制度间的差异,发现了现行管理制度的优势及不足。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进行“沙漏式”管理的行动研究,即“以疏通代替阻塞”的管理模式(在校期间由班主任代学生保管手机,每周活动课学生可以使用手机上网了解一些内容健康积极的资讯,周末回家手机交由学生自行管理,以便家长联系之需)。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把学生对手机上网的依赖、痴迷逐步减弱,将学生逐渐引导到课本学习中。通过一年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学生对这种管理模式的认可度较高,管理难度相对较小,切实提高了班级管理的实效。通过对这种管理模式的跟踪式评估、调控及总结,笔者探索出易于被学生接受、管理上更高效的对策。相信这种对策会适用于大部分的普通高中学校,帮助教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更贴近学生、与时俱进,使管理工作更有理有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