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华非洲商人生存状态研究——以在义乌和广州的非洲商人为例
【6h】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华非洲商人生存状态研究——以在义乌和广州的非洲商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在华非洲商人、移民(immigration/diaspora)、民间越境行为、生存状态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实地调查法

3.访谈法

4.问卷法

(五)、国内外有关移民及在华非洲商人的文献综述

1.有关移民适应性理论的文献

2.有关社会支持的文献

3.非洲商人在广州和义乌的文献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商人的来华进程描述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非关系发展历程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商人的来华进程描述

1.2000年以前非洲商人来华进程

2.新世纪以来非洲商人来华进程

(三)在华非洲商人群体构成

1.非洲行贾

2.非洲坐商

3.非洲“高商”

4.其他商人

二、非洲商人在广州和义乌的社会支持网络

(一)非洲商人在广州和义乌概况

1.非洲商人在广州的概况

2.非洲商人在义乌的概况

(二)非洲商人在广州获得的社会支持

1.在广州的非洲商人之间的社会支持

2.广州民众对非洲商人的社会支持

(三)非洲商人在义乌获得的社会支持

1.在义乌的非洲商人之间互相给予的社会支持

2.义乌民众对义乌非洲商人的社会支持

三、非洲商人在广州和义乌的商贸模式分析

(一)非洲商人在广州与义乌的贸易、投资模式分析

(二)广州和义乌非洲商人贸易模式异同

(三)制约在华非洲商人商贸活动的一些因素

1.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2.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3.非洲的投资环境改善

4.来华签证问题

5.中非文化交流问题

四、非洲商人在广州和义乌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一)在华非洲商人对中国外贸经济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二)非洲商人在广州和义乌遇到的问题分析

1.价值观问题

2.宗教问题

3.教育问题

4.身份认同及安全问题

5.经商诚信问题

(三)加强中非双方民间交流的几点思考

1.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完善市场机制,保障非洲商人合法权益

2.求同存异,加强中非民间双方核心价值观交流

3.坚持宗教信仰自由,警惕各种宗教违法行为

4.相互理解,尊重双方生活习惯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成果逐渐在经济领域显现出来,中非贸易额迅速增长,中非经贸互补性越来越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众多的非洲商人纷纷来到中国,他们采购中国的商品带回各自所在的国家进行“消化”,以此赚取差价获得利润,形成了非洲商人独特的商贸模式。
  大量的非洲商人进入中国,使他们面临着重建社会支持网络、重新定位身份认同等一系列融入当地社会的艰巨任务。本文选取中国对外经济比较发达的两个城市——广州和义乌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两地非洲商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商贸模式以及其面临问题调研,以求能够对非洲商人在中国的真实生存状况进行描述。
  通过调研,发现非洲商人进入中国后,通过亲缘、地缘、业缘三个方面来进行社会支持网络重建,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众多的非洲商人与中国人结婚的案例、非洲商人家族制的公司、中国商人对非洲商人的友好态度等,都表明了这一趋向;而非洲商人正在由最初的“采购——回国——销售”的模式转向“投资、贸易代理”的模式,他们所经营的范围也逐渐从低级产品服装、五金到家电、电子产品提升,同时非洲行贾在两地也逐渐减少,与此同时非洲坐商却逐渐增多。表明非洲商人在中国的经商模式迈向更高的级别,他们资金规模、涉入领域也逐渐增多。
  不可否认,为数众多的非洲商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的外贸经济注入了相当大活力的同时,也对中国现有的外籍人员管理模式带来了冲击。因而分析我国现有的对外国人管理模式,探讨更好的接纳和管理服务在华非洲商人的举措就显得十分必要,从而也能对中非关系的健康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