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松阳高腔的历史流变与本体形态研究
【6h】

松阳高腔的历史流变与本体形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扉页

摘要

绪论

(一) 对一个古老剧种身份的追问

(二) 经验与方法互动的双向回溯

(三) 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上选择

一、自然生态与文化景观

(一)自然生态

1.地理生态

2.气候生态

3.地质生态

(二)文化景观

1.松阳方言

2.风俗习惯

3.宗教信仰

4.文学艺术

二、起源依据与流变轨迹

(一)概念解读

1.高腔何以称谓

2.何谓松阳高腔

(二)起源依据

1.历史文本记载

2.艺人口述记录

3.研究成果记述

(三)流变轨迹

1.古时旧说

2.古今转换

3.顺时应势

4.其它元素

三、本体形态与艺术特征

(一)本体形态

1.曲牌唱腔

2.调式调性

3.曲式结构

4.乐队伴奏

5.角色化妆

6.道具布景

7.传承剧本

(二)艺术特征

1.音乐特征

2.表演特征

3.区域特征

4.审美特征

四、松阳高腔的传承意义与保护举措

(一)传承意义

1.承接价值

2.创新价值

3.发展价值

(二)保护举措

1.政府支持

2.社会认同

3.艺人珍视

4.人才培养

结论——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双重表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掀起了当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我国也已自2011年6月1日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于是挖掘和探究遗落于全国各地留存至今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痕迹及其价值意义也便成了广受关注的文化建设工作。源于浙西南松阳县的松阳高腔,以其悠久的历史,口传身授的传承模式,极富地方特色的表演形态彰显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但传承人的老化断层和其当下发展的现实困难无疑将其推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对象的行列之中。本文选取松阳高腔作为研究对象的又一原因是它自形成发展以来从未与其他剧种班社搭班演出,一直坚持进行单声腔表演,因此松阳高腔也成了浙江各高腔剧种中的一种独特的存在。
   翻阅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尚存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松阳高腔的历史起源问题仍然存在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松阳高腔就是明清高腔在松阳地区的“改调歌之”,也有学者认为松阳高腔应是永嘉南戏在现当代的遗存。究竟哪种观点更加符合松阳高腔的历史发展便成了本文的研究所需要解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是在各类研究成果中,对松阳高腔的生成环境、艺术本体形态、艺术特征以及价值意义等方面的探究虽有涉及,但多是以一笔带过,亦或是仅侧重其中一个内容进行阐述,并不全面,因此对松阳高腔的生成环境、艺术本体、艺术特征以及传承意义和保护举措展开全面分析和阐释形成了本文的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为自然生态与文化景观,主要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松阳高腔之所以生成的地理、气候、地质等方面的条件,只有把握了松阳整体的自然人文发展的脉络,方能更加准确的从微观角度探讨松阳高腔艺术文化的源起问题;第二章为起源依据与流变轨迹,主要结合目前关于松阳高腔源起问题出现的争议,结合史料文献的记载、当地艺人口述的记录以及当下研究者的记述进行辨析和判断,认为松阳高腔虽于20世纪50年代方有如今之剧种名,但其形成与发展与被誉为戏曲之祖的永嘉南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是南戏在松阳地区的繁衍进化;第三章为本体研究与艺术特征,本章从戏剧表演的本体形态出发,结合松阳高腔的实际田野调查,对松阳高腔的曲牌唱腔、调式调性、曲式结构、乐队伴奏、角色化妆、道具布景以及传承剧本七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在此基础之上对其音乐特征、表演特征和区域特征和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纳概括;第四章为传承意义与保护举措,本章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结合当前经济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分别从传承性、创新性和发展性三方面总结之所以应该对松阳高腔加以传承与保护的价值所在;第二部分是从政府导向、社会认同、传承人保护和继承人培养四个方向,提出有助于加强松阳高腔的保护传承的意见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