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研究
【6h】

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问题提出

2.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1.学士后教师教育

2.课程

(三)已有的研究视域

1.我国学者对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的研究

2.美国学者对本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历史法

3.案例法

4.比较法

(五)研究内容

二、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的概况

(一)“4+X”教师教育概况

1.4+X教师教育模式的兴起与发展

2.4+X教师教育模式的实施——以MAT为例

3.对4+X教师教育模式的评价

(二)选择性教师教育概况

1.选择性教师教育模式的兴起与发展

2.选择性教师教育项目的现状

3.对选择性教师教育模式的评价

三、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分析

(一)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目标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发展

2.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

(二)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1.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概况

2.教育专业课

3.教育实践课

(三)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

1.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2.教育实习

(四)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的评价

1.评价方式灵活

2.评价指标细化

3 .评价主体多元

四、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的个案研究

(一)斯坦福大学教师教育项目

1.STEP简介

2.STEP课程目标

3.STEP课程内容与实施

4.STEP课程评价

5.对STEP课程的总结

(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性教师教育项目

1.DTE简介

2.DTE课程目标

3.DTE课程结构

4.DTE课程实施

5.对DTE课程的总结

(三)洪堡州立大学的选择性教师教育计划——以EED项目为例

1.EED简介

2.EED课程目标

3.EED课程结构与内容

4.EED课程评价

5.对EED课程的总结

五、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特点及其启示

(一)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的特点

1.强调理论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2.重视实践类课程

3.强化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

4.形成灵活多元的课程评价机制,注重评价的教育功能

(二)我国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课程的现状

1.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

3.实习评价方式比较粗放

(三)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的经验与启发

1.整合课程内容

2.强化实践类课程

3.深化大中小学紧密的协作

4.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斯坦福大学教师教育项目教师评价量表(2011-2012)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009年,根据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相关高校开始实施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这个主要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学位,它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中小学教师。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特别在课程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已走过八十多年的历程,对其课程方面进行挖掘,有利于我们了解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也能为我国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及意义,对核心概念“学士后教师教育”与“课程”进行了界定,特别对“学士后教师教育”限定在职前部分,在对我国和美国相关研究进行了动态追踪后,提出了本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对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进行了概括性地介绍。根据本研究的对象,选取了三种模式:“4+1”、“4+2”和“选择性项目”。对这三种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较全面的审视;
   第三部分从理论层面对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而学术取向、专业取向和社会取向的教师教育思想渗透在教育目标中;
   第四部分选取典型的教师教育项目的课程进行深入探讨。主要是“4+1”模式下的STEP项目,“4+2”模式下的DTE项目和选择性教师教育模式下的EED项目。其中,每一个案例又综合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一定深度的思考;
   第五部分总结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的特点并得出启示。通过研究发现,美国学士后教师教育强调理论课程的互相渗透与融合、非常重视实践类课程、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协作、形成了多元灵活的课程评价机制,注重评价的教育功能。因此,我国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课程的建设也需要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实践类课程。同时,深化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并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第六部分为结束语,对本研究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并对学士后课程做了预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