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6h】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动机理论

2.2.3 多元智能理论

第3章 有效任务设计与实施的方法探究

3.1 概念阐述

3.1.1 有效任务的含义

3.1.2 任务的类型

3.2 任务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2.1 问卷设计

3.2.2 现状分析

3.3 有效任务设计与实施的方法探究

3.3.1 任务设计环节的改善

3.3.2 任务实施环节的改善

第4章 有效任务设计与实施的教学实践

4.1 案例一:打造个性页面(第1课时)

4.1.1 打造个性页面(第1课时)任务设计与实践

4.1.2 教学效果分析

4.2 案例二:邮票DIY

4.2.1 邮票DIY任务设计与实践

4.2.2 教学效果分析

4.3 案例三:编辑计划书

4.3.1 编辑计划书任务设计与实践

4.3.2 教学效果分析

4.4 案例四:目录链接

4.4.1 目录链接任务设计与实践

4.4.2 教学效果分析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问题与思考

5.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2.教师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广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任务并不是有效任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及课堂的教学效果。根据日常观察与积累,设计相关的问卷调查,了解信息技术教师在任务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根据问卷结果,深入了解学生生活与课堂实际学习情况,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提出改善任务设计与实施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通过课堂教学实际研究来验证这些提高任务有效性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实际教学提供参考,改善教学效果。
  根据实际研究发现,有效任务适宜学生学习,能保证学生的理解度,激发学生乐学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活学度及收获度,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真正提升。有效任务一般具备适用度强、富有趣味性、难易梯度适中、具备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任务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
  1.创设真实合理的情境。
  2.联系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丰富任务的来源,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任务的设计过程中。
  3.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特点出发,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把握任务的大小、难易梯度和层次性。
  4.科学地描述任务,消除学生理解障碍。
  5.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保证合作任务分配的合理性。
  6.选择合适任务呈现方式和任务进展控制方法。
  7.完善任务实施的评价。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因为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力与精力的有限,也存在着一些疏忽和问题:
  1.对于任务设计的层次性,可能更注重任务本身难度的循序渐进梯度,在针对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设计不同难度可供选择的任务方面有所欠缺。
  2.在提高任务实施过程有效性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具体及深入。
  3.任务实践后,对学生收获度的评价并不十分科学。
  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探讨、实践与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