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德国新表现主义与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比较研究
【6h】

德国新表现主义与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论题源起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

(一)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定义

(二)德国新表现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艺术

2、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艺术

(三)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代表艺术家

1、安塞姆·基佛(Anselm Kiefer)

2、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

3、约尔格·伊门多夫(J?rg Immendorff)

4、马库斯·吕佩尔兹(Markus Lüpertz)

5、A·R·彭克(A·R·Penck)

二、中国意象表现主义绘画

(一)中国意象表现主义的定义

(二)中国意象表现主义的源起

(三)中国意象表现主义绘画代表艺术家

1、段正渠

2、贾涤非

3、陈子君

4、刘南一

5、明镜

6、侯吉明

三、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和中国意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异同之处

(一)西方非理性哲学和中国传统美学上

(二)重视内心情感的想象表现

(三)线条的表现力

(四)对题材选择的偏爱

四、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e)这个词是十九世纪初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1为了让自己的绘画区别于印象派绘画从而第一次使用的词。后来通过不断发展衍生到电影、小说、戏剧等领域。后定位为自1920年之后所创作的作品都归为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New-Expressionism)这个词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被广泛使用在用来描述新的德国艺术和新的意大利艺术。正是因为在德国、意大利六、七十年代,作品一直没有被注意到。新表现主义艺术家背离了他们以往所受到的概念艺术教育模式的训练,转而采用传统架上绘画和雕塑的创作手法。他们返回到现代主义之前的艺术中去,并从中吸取养分。新表现主义选择了前者所禁忌的艺术手法,用炙烈的色彩呈现出激荡的个人情感。新表现主义代表了一种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转换。中国意象表现主义绘画是在通过百年来对西方油画的不断模仿和学习的基础上,逐渐结合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和个人经验,开辟出一条蕴含中国诗性的东方主义色彩的道路。在同受到表现主义的影响下,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东方,究竟我们可以从两者的绘画上看到哪些相同之处又能看到哪些不同之处,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背景下,艺术家通过作品所想表达的思想又有何不同?
  新表现主义中,尤其是德国新表现主义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新表现主义的中心在德国柏林,在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和纳粹的影响下,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身体力行用个人创作来表达战争过后德国社会和自身情感的压抑情绪,让人从侧面了解德国当时的阴霾。再看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当代绘画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意象表现主义从最初的新美术运动中完全吸收西方表现主义的精华到现在结合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这与中国社会和经济在这三十年来的极速发展息息相关。论题呈现了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文化根源下两种绘画形式的共性和差异性在哪里。着重分析从德国新表现主义和中国意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基本问题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西方非理性哲学问题。希望通过都本文的撰写更好地了解两种绘画风格及其背后的意义,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和中国意象表现主义绘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