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师共情能力培训的实践研究——以龙港一中班主任为例
【6h】

教师共情能力培训的实践研究——以龙港一中班主任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共情概念

1.1.1 共情概念来源与界定

1.1.2 共情结构

1.2 教师共情共情培训的相关研究

1.2.1 教师共情能力的相关理论考察

1.2.2 国内外教师共情能力培训模式的考察

1.2.3 教师共情能力培训的原则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思路

2.1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意义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一:教师共情能力的IRI调查

3.1.1 实验设计

3.1.2 研究结果

3.1.3 讨论

3.2 研究二:班主任教师培训研究

3.2.1 实验设计

3.2.2 研究结果

3.2.3 讨论

3.3 总讨论

4 结论与启示

4.1 结论

4.1.1 结论一:班主任教师总体共情水平较高

4.1.2 结论二:班主任共情水平低于非班主任

4.1.3 结论三:班主任教师的系列培训效果明显

4.2 对教师共情能力培训的启示

5 不足与展望

5.1 普及到全校的共情能力培训

5.2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将是未来的重要关注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教师共情能力作为教师专业技能的一个特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同时,教师共情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也开始出现在师德培训中。本文在梳理共情理论的发展脉络查阅国内外专家共情培训技术及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两项研究:研究1运用Davis人际反应指数量表中文修订版本对龙港一中的61位教师整体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2为被试间设计,通过对18位班主任进行为期六次的共情能力培训,之后对比实验组和未经培训的29名非班主任控制组被试进行比较来预测本次共情培训效果。结果发现:初中班主任教师总体共情水平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班主任共情水平低于非班主任,主要表现在幻想和个体忧伤两个维度;对班主任教师的系列培训效果明显。班主任经过共情培训后,比非班主任的共情反应更高。此次共情培训提高了龙港一中班主任教师的整体共情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师以后的教育活动质量,促进师生关系,同时对于促进了学校人际关系的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