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美感经验改善的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实践研究——以浙江义乌宾王幼儿园为例
【6h】

基于美感经验改善的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实践研究——以浙江义乌宾王幼儿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概观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3.研究内容

4.论文结构

(三)概念定位(美感)

二、文献概述

(一)审美心理研究理论

1.心理学美学

2.精神分析学说

3.格式塔心理学

4.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儿童美术学习中的审美心理

1.儿童认知、道德心理

2.儿童美术学习中的审美心理

(三)我国儿童审美艺术教育研究

1.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

2.学前儿童审美心理

3.比较

4.幼儿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三、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问题与假设

1.问题的提出

2.理论假设

3.基于美感经验改善的审美艺术教育

(二)研究方法

(三)美术活动设计

1.美术活动编写思路

2.美术活动内容

3.教学实践修订

4.专家学者指导

四、教学实施分析与讨论

(一)视觉感受与自主表达

1.图像引导与记忆融合

2.视觉造物转换运动

(二)文化认同与美感经验

1.赏析回应与表现转换

2.审美经验与生活经验

3.美感经验改善有效性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学前儿童教育得以再次推进。通过参与学前儿童美术教师指导用书的编写,对审美心理研究理论、儿童美术学习中的审美心理以及我国儿童审美艺术教育研究进行的梳理,提出美感经验改善的学前审美艺术教育。经过实践提出,以视知觉感知与表达的美术活动,促进孩子们美感经验的积累与逐步形成,引导幼儿视觉造物转换运动。儿童的感官知觉特别敏锐,教学提倡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知觉,整体地接收教学主题的刺激,在师生互动中孩子个体思维或想象产生连结,引起内心的感动,随即涌现幸福、愉快、表现的感觉和欲望,获取并累积美感经验。
  论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现状与问题的分析,阐述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确定研究内容,对本文涉及的“美感”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和阐释。
  第二部分,对迄今为止的国内外审美心理研究理论、儿童美术学习中的审美心理,以及我国儿童审美艺术教育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
  第三部分,提出美感经验改善的学前审美艺术教育,具体阐释美术活动的思路、内容,并根据专家学者的指导进行教学实践的修订。
  第四部分,结合美术活动的教学案例,阐述美感经验改善的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意义。从“图像引导与记忆融合”“视觉造物转换运动”“赏析回应与表现转换”“审美经验与生活经验”“美感经验改善有效性”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