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中国前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意义研究
【6h】

新中国前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意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对象

(四)理论创新

一、古今社会转型与西方音乐传入

(一)古今社会转型的背景

(二)西方音乐传播的途径

1.日本留学的途径

2.学校教育的途径

(三)学堂乐歌的启蒙

(四)西方音乐传播的意义

1.中西观念的碰撞交融

2.功利目的的价值取向

二、启蒙艺术教育与美育理论的传播

(一)启蒙艺术教育的践行

1.艺术教育的借鉴与影响

2.美学观念的渗透与吸收

(二)美育意识的凸显

(三)启蒙艺术教育的美育前提

(四)美育传播的途径

(五)美育理论传播的意义

1.由美育走向美学

2.由美学到音乐美学

三、音乐美学传播的多样化呈现

(一)音乐美学问题的多样化传播

1.音乐美学概念与本质

2.音乐价值与功能

3.音乐内容与形式

4.中西音乐互动关系

5.音乐风格与观念

(二)音乐美学多样化传播的意义

1.音乐内涵的系统化

2.音乐艺术价值的体现

3.音乐本体结构的完善

4.音乐美学观念的嬗变

四、音乐美学学科理论的建构

(一)音乐美学学科理论的建构

(二)音乐美学学科理论建构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直面中国近现代音乐美学的研究现状,审视新中国前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音乐美学在中国的意义,以此作为我硕士论文的论述目的。新中国前,主要以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的这段历史时期为线索,从西方音乐的传入、新音乐内涵的历史变迁、美育的蓬勃发展、中西音乐关系的争论、抗日救亡的音乐浪潮等方面研究近五十年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对于音乐美学学科而言,早期留学日本、欧洲的音乐家将它介绍到中国,进而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并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发生碰撞、融合,在时代的异动中寻找隐藏在音乐现象背后的共性。新中国前音乐美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西方音乐文化传入到音乐家主动学习西乐,由中西音乐关系的争论到思考中国传统音乐的出路的过程,它的传播与意义是值得研究的。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以时间为顺序。第一章是古今社会转型与西方音乐传入,论述了古今社会转型的背景、西方音乐传入的途径、学堂乐歌的启蒙、中西音乐观念的碰撞以及功利目的的价值取向。第二章启蒙艺术教育与美育理论构建,从启蒙艺术教育的践行、启蒙艺术教育的美育前提、美育意识的凸显来论述美育的传播途径与美育理论传播的意义。第三章论述了中国音乐美学传播的多样性,从概念与本质、价值与功能、形式与内容、古乐与今乐、风格与观念来论述音乐美学传播中的美学问题。第四章音乐美学学科理论的建构论述了逐渐形成体系的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结合时代背景探讨民族化与大众化、一元化与多元化等问题。
  本论文融合了音乐美学、音乐史学的现有研究成果,结合音乐实践构建新中国前音乐美学发展的脉络。对完善和补充新中国前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也是对新中国前音乐美学发展初始阶段的再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