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Europe(from Lecture Six to Lecture Seven)汉译实践及译后总结
【6h】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Europe(from Lecture Six to Lecture Seven)汉译实践及译后总结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1.引言

1.1 项目背景

1.2 选材原因

1.2.1 项目的实际需要

1.2.2 译者的主观要求

1.2.3 翻译的重大意义

1.3 项目结构

1.4 报告结构

2.原文背景

2.1 作者简介

2.2 原文本介绍

2.2.1 原文版本

2.2.2 文本内容

2.3 原文本分析

2.3.1 文本类型

2.3.2 语言特征

3.翻译策略与技巧

3.1 炼词

3.1.1 术语标准化

3.1.2 词汇色彩再现

3.1.3 词性转换

3.2 炼句

3.2.1 包孕

3.2.2 结构分析法

3.3 注释的运用

4.总结

4.1 翻译经验与教训

4.2 仍待解决的问题

原文与译文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为一篇英译中笔译任务实践报告,所选择的翻译文本为《欧洲文明史》的第六、第七讲。该书是弗朗索瓦·基佐所著的一部概述欧洲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学术著作,其中第六讲主要论述五——十二世纪基督教教会的状况及其所起的历史作用,第七讲主要论述自治市镇的兴起、其内部管理及对文明的影响。
  原文本是一部学术著作,属于信息型文本。因此,翻译过程中,译者以学术翻译的原则和规范为指导,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以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本报告结合实例,着重从“术语标准化”、“词汇色彩再现”和“词性转换”三个方面回顾了炼词的过程;从“包孕”和“结构分析法”探讨了句子的翻译;并分析了译文中注释运用的理由,从而说明如何使译文既切实保证学术著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又充分体现原文的可读性。
  本翻译报告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引言部分描述了翻译项目的背景、选材原因以及项目和本报告的组成结构;第二章主要介绍原文作者和原文本的相关信息,并从文本类型和语言特征两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简单分析;第三章简要罗列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介绍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第四章总结翻译过程中所得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仍待解决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