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住房地位群体的形塑机制及其对社区人际关系的再造——以一个皖南村落为分析个案
【6h】

农村住房地位群体的形塑机制及其对社区人际关系的再造——以一个皖南村落为分析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对象选择及研究意义

1.研究对象的选择

2.研究意义

(三)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

1.研究视角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

1.研究思路

2.总体框架

二、相关研究述评

(一)文献综述

1.农村住房消费分层研究

2.农村社会分层与农村住房地位群体研究

3.有关规范农村住房建设模式的研究

4.农村住宅分层的功能研究

(二)文献评价

三、村庄的发展与住房地位分化

(一)聚族而居:住房格局的传统形态

(二)居住分化:村庄建设的居住空间变化

1.住房分化

2.居住空间变化

(三)中心村住房地位群体的基本样貌

1.早期买房群体——早期富裕阶层

2.后期买房群体——后期致富阶层

3.自建房群体——中下阶层

四、住房地位群体的形塑机制

(一)职业的非农化

(二)住房的商品化

(三)居住空间选择自主化

1.宗族因素的影响:不认同买房

2.理性的认同到自主选择

五、住房地位群体彰显新的社区人际关系

(一)传统的封闭格局被打破

1.宗族逐渐走向式微

2.从以血缘为主走向以以地缘为主

(二)强关系转向弱关系的网络格局

1.从熟人到半熟人

2.从强关系到弱关系

(三)发散型的人际交往关系

(四)村民对身份认同的重新定位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与城市住房地位群体阶层分化逐渐凸显一样,我国农村一些地区也已经开始出现这样一种住房的社会分层趋势。本文研究的村落中心一改传统的杂乱无章、布局散乱的楼房与平房聚居的形态,形成了类似于城市的社区:既能让村民享受城市般的社区生活,又能满足村民不离开土地的要求。这种变化让村里面的村民住房发生明显的分化,住房地位群体开始出现。
  鉴于村里发生的这种住房格局的变化,本文将探讨这种现象的产生机制及其对社区人际关系的影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民群体不断分化,再加上新农村建设改变了村中心的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的不足,大量商品房的修建,都给了村民不同类型住房建设与选择的机会,进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住房地位群体,中心村传统的住房格局被打破。村中心的住房地位群体分为三大类型:早期买房群体——富裕阶层、后期买房群体——后期致富阶层和自建房群体——中下层。住房地位群体由职业非农化、市场机制以及居民自主选择流动机制共同作用形成。非农化让村民改变了传统的以田地为主要收入,改变了村民的经济条件,形成了贫富分化;市场机制下商品房在村中心的出现对村民产生吸引力,村民从宗族聚居地搬离出去;住房地位群体的形成还是村民自我选择作用的结果。住房地位群体中的上层享受到了村中心新建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而居住在原村落的村民因为距离的原因并没有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住房地位群体的形成,对村庄的人际交往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人际关系网络。传统的宗族人际交往局限在宗族范围内,不同宗族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显,是一种完全熟悉的熟人社会。村民彼此之间的交往依据宗族划分为不同的小群体。住房地位群体形成之后,改变了传统的居住模式,村民由宗族搬到了一个新的社区,来自不同宗族的村民聚居在一起,打破了宗族之间的地域界限。依靠这些搬出来的村民,极大的扩展了原宗族村民的人际交往,而在中心新村这个新型的社区中,人际交往则变成了半熟人社会,很多村民之间还是不认识。住房地位群体的形成在村民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买房是有钱人,没钱才自己建房子的观念”。买房的村民并没有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完全迷失自己的宗族,其中一些年龄较大的村民依然认为自己是原宗族的一份子,坚定认为自己是宗族人。相比而言,在这里长大的小孩子们,则已经形成了自己是“中心村人”的观念,他们已经不受宗族的观念上我影响。宗族观念已经逐渐衰退的趋势在小孩子这一代将加剧,最终可能造成宗族的式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