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信效度和作用机制研究
【6h】

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信效度和作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研究

1.1.1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和特点

1.1.2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信效度研究

1.1.3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评要素研究

1.1.4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评价者培训

1.1.5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设计要素与流程

1.2 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研究

1.2.1 概念界定

1.2.2 控制式无领导小组的优点与缺点

1.2.3 控制者及其控制行为

1.2.4 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信效度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2.1 问题提出的背景

2.2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际意义

3 研究设计和方法

3.2.2 实验法

3.2.3 录像分析法

3.3 研究过程

4 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实验研究

4.3 实验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设计要素与流程

4.3.1 参与人员

4.3.2 相关材料

4.3.3 操作流程

4.4 预备实验

4.4.1 实验目的

4.4.2 实验参与者

4.4.3 实验设计

4.4.4 实验过程

4.4.5 实验结果

4.4.6 讨论与分析

4.5 正式实验

4.5.1 参与者

4.5.2 研究材料

4.5.3 实验设计

4.5.5 实验程序

4.5.6 实验结果

4.6 小结

5 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质性研究

5.3 研究方法

5.4 研究过程

5.4.1 控制行为整理

5.4.2 分析归纳行为事件

5.4.3 开放编码

5.4.4 关联编码

5.4.5 核心编码

5.5 质性研究结果

5.5.1 控制行为归纳

5.5.2 控制行为作用的机制

5.6 讨论与小结

6 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6.2.1 研究局限

6.2.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广泛应用于实际招聘过程中的人才测评方法,如何提升其评价效果也就成为企业所关注的。学术界也一直在探讨着提高其评价效果的方法。国内学者李志人基于Lievens在“提高评价中心结构效度的措施与建议”中所提到的通过引入“角色扮演者”这一建议,提出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新型的LGD技术,并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了其良好的信效度。但其结论尚未有其他学者进行验证,并且在其研究中也没有对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作用机制做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首先通过实验的方式,对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能提升部分测评要素评分效果的看法进行了验证。实验分为预备实验和正式实验。预备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本人梳理归纳的整套无领导小组讨论设计、实践与评分等环节的流程是否可行且规范。而正式实验则是对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有效性的验证。其次,采用录像分析法,对实验中的录像进行质性研究,依据扎根理论,从下而上地探讨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背后的作用机制。
  通过这两阶段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评分者一致性在思维分析、人际交往、言语表达和组织协调四个测评要素的评价上要高于无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
  (2)以自评结果为效标,检验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效标关联效度时,发现在思维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三项测评要素上,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效度优于无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而在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要素上,两者差异并不显著。
  (3)在探讨控制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作用机制时,发现控制者依据具体的小组讨论的情景,主要采取打乱发言顺序、反对投票决议、鼓励他人发言、提出反对意见等8种控制行为,来促进其他参与者在讨论中表露更多的观测点。这些控制行为主要通过影响人际互动、任务导向和群体氛围这三个方面,从而提升无领导小组讨论评价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