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党内民主差异性研究——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比较
【6h】

党内民主差异性研究——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选题的依据及其意义

二、研究资料和文献综述

三、研究主要内容及重点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党内民主的一般理论分析

第一节从民主到党内民主

一、民主的理论及其实践

二、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党内民主是一种非国家制度的民主

一、国家制度的民主与非国家制度的民主

二、党内民主是民主的原则和制度在政党内部的延伸和移植

第三节党内民主的概念解析

一、对党内民主本质的认识存在“混乱和歧义”

二、正确进行定义的方法和标准

三、党内民主的本质及其定义

四、党内民主的原则和制度

第四节党内民主的功能

一、党内民主对于政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

二、党内民主对于民主政治发展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与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原则——社会民主党党内民主制度的渊源

第一节马恩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革命组织的特征

一、空想社会主义者革命团体的密谋性质和高度集中的组织特征

二、民主政治发展环境下无产阶级革命团体组织原则的渐变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理论和实践

一、“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

二、“国际工人协会”时期

第三节民族国家内建立的工人政党——以德国为例

一、全德工人联合会和拉萨尔派

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

三、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德国社会民主党)

第三章列宁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的渊源

第一节第二国际的分化与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一、第二国际的建立及其组织特点

二、第二国际内部的思想分歧和组织分化

三、列宁主义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第二节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与民主集中制

一、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的建立

二、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形成的背景

三、集中制与民主集中制

第三节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的实质及其批评者

一、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的实质

二、来自党内的批评

三、来自第二国际政党的批评

第四节社会主义政党的分裂与民主集中制的传播

一、社会主义运动的分化与工人阶级政党的分裂

二、共产国际的成立和共产党组织原则的确立

第四章共产党党内民主发展及其改革

第一节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发展——以苏共为例

一、列宁的探索及其政治遗产:特殊时代的产物

二、“斯大林版”的民主集中制:苏共的党内民主歧路

三、斯大林时代之后苏共的党内民主发展:陷入循环的怪圈

第二节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的改革

一、苏共戈尔巴乔夫民主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东欧共产党民主改革:从小心修补到全盘抛弃

三、越南共产党的改革: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五章社会民主党的转型与党内民主的改革

第一节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和社会党国际的组织原则:从集中到民主

一、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组织原则:对第二国际破产的反思

二、社会党国际的组织原则:民主制传统的回归

第二节二战后社会民主党的深刻转型:党内民主制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一、转型的方向:从“阶级党”到“全民党”

二、转型的根本原因:社会结构的变化和选举的压力

三、转型的历程

四、政党转型引起组织变革

第三节社会民主党组织运行机制的改革:“党的民主化”

一、在党内选举和决策上引进直接民主,提高普通党员和基层组织的参与度

二、积极发展青年和妇女党员,实现党员构成的合理化

三、发挥网络和媒体的作用,革新党的活动方式,拓宽党内民主渠道

四、把“民主化”延伸到党外

五、党内民主不是“无政府主义”,“民主化”也需要权威和纪律

第六章两类社会主义政党党内民主的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第一节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组织原则差异

一、两者差异的主要表现

二、正确看待两者的差异

第二节党内民主与政治生态环境

第三节政治生态环境与两类政党建党原则差异

一、政党生存的政治制度环境不同

二、政党创立时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

三、政党的目标和任务不同

第四节政治生态环境与两类政党组织制度改革的动力

一、多党竞争环境与社会民主党组织制度改革

二、一党单独执政环境与共产党组织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两类社会主义政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党内民主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中的差异。在现代国家如此众多的政党中,有两类政党的关系比较特殊:他们曾经同母同源,有共同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相同的组织形式;他们也曾经彻底决裂、分道扬镳,一度形同陌路甚至视若仇敌,而且从目标手段到组织结构都迥然不同;今天,历史的恩怨早已散去,他们虽不能尽释前嫌、携手同行,却也能彼此尊重、和平相处。他们就是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运动的两大分支、两大主导力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研究对象中的共产党主要是指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等曾经在或正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执政的共产党。因为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在这些政党组织中表现的最充分、最典型。至于发达国家的共产党,本文未予讨论<'①>。本文研究对象中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等)主要指欧洲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瑞典的社会民主党,因为这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发源地,而且这些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比较早、也比较成熟,政党的民主特性体现的最有代表性。至于曾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中存在的社会民主党,以及亚非拉地区新兴的政党,本文也未予讨论。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比较研究,因为特色鲜明才易于比较的开展。 党内民主的话题,既陈旧又新鲜。近几年国内研究党内民主的专著、文章渐渐多了起来,但对党内民主进行政党之间的比较并深人探讨其成因的并不多见。进行这样的比较研究有没有必要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要研究政党活动的一般规律,就必须对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所有政党的活动进行研究,特别是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影响的政党进行研究。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从政党活动中总结、归纳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种结果,是局限于一个政党或一类政党的研究所不能达到的”。<'②>对于党内民主的研究,同样也是如此。因为党内民主问题,不仅中国共产党一个党要解决,其他的共产党也要解决;不仅共产党这一类党要解决,而且其他类型的政党也要解决。 为什么要选取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一段所叙述的两者之间存在的独特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共产党和西方右翼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社会民主党和右翼资产阶级政党之间都不具有。通过二者分分合合的历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探索到两类政党的党内民主发生、发展、变化的脉络。对这两类政党党内民主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把握党内民主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新时代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有鉴于此,本文选取了这样的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章:第一章,党内民主的一般理论分析。分析的理论前提是党内民主和民主之间具有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本章首先对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总结,并讨论了使民主得以运行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多数原则、程序原则和少数原则。其次,说明党内民主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即党内民主是一种非国家制度的民主,是一般的民主原则在政党内部的延伸和移植。再次,说明科学的定义应该采取“属加种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阐明党内民主的本质是制度。最后,讨论了党内民主的功能和作用,即党内民主对于政党发展和国家民主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主要论述社会民主党党内民主制度的渊源,即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原则。本章首先回顾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的密谋革命组织,这种组织的特征就是权力高度集中。其次,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帮助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时,开创了民主制原则。再次,论述了在德国无产阶级建立政党的过程中,民主制原则和集中制原则的斗争。 第三章,主要论述共产党组织制度的渊源,即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一原则是列宁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量身打造”的,与第二国际内欧洲各党的组织原则截然不同。本章主要内容是:第二国际的分化与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诞生: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及其遭到的批评、民主集中制通过第三国际确立为各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 第四章,主要论述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的发展和改革。第一部分,以苏共为例,论述了列宁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列宁之后苏共党内民主恶化,并最终走上歧路。之所以选择苏共为例,因为苏共是民主集中制的发源地和推销者,其他共产党的组织制度都是其不同程度的翻版,苏共党内民主的状况具有代表性。第二部分,论述了共产党党内民主改革。一类以苏联、东欧共产党为代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亡党亡国;一类以越南共产党为代表,循序渐进,并使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相互促进,初步取得成效。 第五章,主要论述社会民主党的转型与党内民主的改革。第一部分,论述了社民党先后建立的两个国际组织的组织制度,两者均不同于第三国际的严格集中统一。第二部分,论述了社民党二战后的转型,这是党内组织制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为适应多党竞争的环境,其党内民主的改革方向是更加的民主化和公开化,尤其是在党内引进直接民主。 第六章,主要论述了两类政党党内民主的差异及其原因。首先,对这种差异进行了概括,并说明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看待这种差异。其次,论述了政治生态环境是决定这种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具体分析了政治生态环境是如何影响党内民主制度的形成,并从动力的角度分析了政治生态环境对政党改革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