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现状的调查研究
【6h】

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现状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和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抽样方法

(二)对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现状的访谈

(三)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现状

1.择校的普遍性

2.择校方式的多样性

3.择校费的高昂性

4.择校与家长职业、职务、地位的相关性

5.择校与家长文化程度的相关性

6.择校与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性

7.择校的非理性

(四)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的调查结果的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概况

2.家长对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现象的认识

3.教师对温州市区初中择校现象的认识

二、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引发的问题及原因

(一)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引发的问题

1.拉大各学校之间的差距

2.加重家长经济负担

3.滋生教育腐败,败坏社会风气

4.加大学校管理难度,造成教育的不公平

5.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6.误导社会评价,挫伤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

7.择校造成高房价学区房

(二)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产生的原因分析

1.温州市区初中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家长择校的根本原因

2.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是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的主要因素

3.学校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是家长择校的重要因素

4.教学质量、名师及校风是家长选择学校的重要指标

5.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的客观原因

6.新温州人子女是择校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7.家长对择校的认识是择校产生的主观诱因

8.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现行的考试制度和单一的人才选拔制度等是择校的重要原因

三、规范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的思考

(一)加强招生制度改革,完善生源调配机制

(二)加强校网布局,合理划分调整辖区

(三)扩张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四)全力培育建设“新优质学校”,促进中心城区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五)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

(六)加强舆论导向,引导家长理性择校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下辖4个市辖区(鹿城、龙湾、瓯海、洞头)、5个县、2个代管县级市。温州市区指温州市市本级中心城区,也就是鹿城区的中心城区,非狭义上的地域行政区域划分。文章所讨论的择校,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时,家长对子女或学生对自己就读学校的一种选择行为。这种择校行为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放弃辖区学校选择到非辖区学校就读的行为。或通过购买学区房,改变户籍所在地,获得优质学校入学资格的就读方式。
  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对温州市区小升初的择校现状进行研究。在温州市区18所初中、2所小学,随机选取了家长700人、老师300人为问卷调查对象,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以提纲、问题入手,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择校生家长、择校生四类对象进行访谈,了解并分析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现状。
  调查显示,在温州市区小升初阶段,择校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择校过程中,家长们择校方式多样。有的通过购买学区房,有的通过电脑摇号,有的通过特长生招生。而家长们在择校过程中往往承担相当大的经济负担,少则7.5万,多则几百上千万,择校成本巨大,所以择校与家庭经济状况具有相关性。调查发现,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行为的发生还与家长的职业、职务、地位、文化程度等相关。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子女的教育越重视。当然,在择校过程中,还呈现出盲目择校等非理性因素,过分看中名校名师效应,而忽视教育的根本。
  因择校,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造成高房价学区房;加大了学校管理难度,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拉大了本来趋于基本均衡发展的温州市区各初中学校之间的差距。最明显的影响是生源的不均衡分布,各初中学校生源严重失衡,有的学校坐不下,有的学校坐不满。如不对择校行为加以规范和干预,这种情况将会越来越严重,危害到温州市区初中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
  温州市区初中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家长择校的根本原因。温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择校提供了经济支持。学校教学质量、升学率的高低、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办学理念是否先进,师资力量是否雄厚,校风教风学风是否浓厚是吸引学生的关键,也是家长择校的主要考量因素。因此,择校的实质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
  调查显示,只要温州市区各初中学校间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存在差异,择校还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因此,首先通过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与规范,促进教育公平。其次通过实行教师交流制度,均衡师资配置,扩张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温州市中心城区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第三通过加强舆论导向,引导家长理性择校。只有多管齐下,进一步规范温州市区小升初择校行为,才能促进温州市区初中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