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视野下的消费主义研究
【6h】

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视野下的消费主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跨学科研究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重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重点和难点

2 消费主义概述

2.1 消费主义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2.1.1 消费主义的概念

2.1.2 消费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2.1.3 消费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探析

2.2 消费主义的本质

2.2.1 物质主义

2.2.2 消费主义物质本性的表现

2.3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性的表现

2.3.1 认知—解释层面,个性、成功、幸福等被赋予消费内涵

2.3.2 价值—信仰层面,消费能带来幸福

2.3.3 目标—策略层面,消费主义日常生活化

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述

3.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

3.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立

3.1.2 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

3.2.1 马克思主义处于一元化思想指导地位

3.2.2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道德原则

3.2.3 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解放和社会发展

4 消费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

4.1 与社会主义促进人的发展与解放的意识形态相背反

4.1.1 消费主义的扩张加剧了物质崇拜

4.1.2 消费主义的扩张加剧了人性异化

4.2 与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相矛盾

4.2.1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扩张导致极端个人主义之风

4.2.2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流行导致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

4.与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中国的意识形态相背离

4.3.1 消费主义流行使资源日益紧张

4.3.2 消费主义流行环境日益破坏

5 抵制消费主义,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5.1 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5.1.1 完善消费伦理,实现适度消费

5.1.2 倡导文化消费,提升消费层次

5.2 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建设

5.2.1 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

5.2.2 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建设

5.3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5.3.1 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公民教育之中,促进人的发展

5.3.2 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与文化教育有机融合,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深度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消费主义是一种超越人们生活实际需要,过分崇尚和追求物质占有,并将高消费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和人生意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目前,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意识形态,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消费主义主导下的消费,已经脱离了为生活实际需要服务的消费本质,而是为了满足了人们虚假需求和消费欲望。消费主义的持续蔓延,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另一方面加剧了精神危机,助长了功利化的社会风气,严重地阻碍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尤其降低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认知和情感认同,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
  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要抵制消费主义。具体来说,首先就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建立可持续性消费伦理,完善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层次。同时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研究,并与文化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建设。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并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与公民教育和文化教育有机融合,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深度认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