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有限库存设施容量的再制造逆向供应链研究
【6h】

基于有限库存设施容量的再制造逆向供应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整体结构

1.5 本文创新之处

2 基本理论研究

2.1 逆向供应链

2.1.1 逆向供应链的概念

2.1.2 逆向供应链的价值体现

2.2 逆向供应链的协调机制

2.2.1 逆向供应链协调的概念

2.2.2 逆向供应链协调研究的前提条件、内容以及方法

2.3 博弈论概述

2.4 本章小结

3 共享租借库存设施费用的逆向供应链研究

3.1 引言

3.2 模型描述

3.2.1 模型框架

3.2.2 模型符号说明与基本假设

3.3 制造商与回收商共同承担租借设施费用的逆向供应链模型

3.3.1 基于回收商有限库存容量的逆向供应链模型(模型1)

3.3.2 基于制造商有限库存容量的逆向供应链模型(模型2)

3.4 数值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信息对称下基于有限库存设施容量的逆向供应链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描述

4.2.1 模型框架

4.2.2 模型符号说明与基本假设

4.3 分散式下逆向供应链回收再制造的决策模型

4.3.1 基于制造商有限库存容量的决策模型(模型1)

4.3.2 基于回收商有限库存容量的决策模型(模型2)

4.4 集中式下基于有限库存设施容量的决策模型(模型3)

4.5 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

4.5.1 基于制造商有限库存容量的奖惩契约协调机制(模型4)

4.5.2 基于回收商有限库存容量的奖惩契约协调机制(模型5)

4.6 数值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信息不对称下基于有限库存设施容量的逆向供应链研究

5.1 引言

5.2 模型描述

5.3 回收成本信息不对称下的分散式逆向供应链模型

5.3.1 基于制造商有限库存容量的决策模型(模型1)

5.3.2 基于回收商有限库存容量的决策模型(模型2)

5.4 回收成本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

5.4.1 基于制造商有限库存容量的奖惩契约协调机制(模型3)

5.4.2 基于回收商有限库存容量的奖惩契约协调机制(模型4)

5.5 数值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物质消费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和资源循环利用问题。而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完善,作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逆向供应链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领域。
   本文综合运用博弈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运筹学的优化方法,以单一制造商与单一回收商构成的逆向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回收再制造成员在自身库存设施容量有上限前提下去租借额外设施的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和契约协调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逆向供应链成员有设施容量上限条件下的供应链研究现状,给出了全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概述了逆向供应链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在链中成员共同承担再租借设施费用的前提下研究了逆向供应链的定价决策和利润分配问题。再次,本文引入政府的参与,构建了对称信息下链中成员独自承担再租借设施费用的定价模型,并通过奖惩契约对分散式决策下的逆向供应链进行协调,从而避免“双重边际加价”所导致的利益损失。最后,本文放宽信息对称的假设,讨论了回收成本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供应链契约协调及信息共享问题。从研究的结果表明:无论回收成本信息是否对称,在链中成员独自承担设施费用下,制造商承担库存设施的再租借比回收商承担对逆向供应链各成员的利益要更优;无论回收成本信息是否对称,通过奖惩契约协调后逆向供应链的期望利润比分散式情况下会有所提高;在回收成本信息不对称下,对于理智的回收商传递给制造商的回收成本信息,无论是否真实,回收商所获得的期望利润至少不低于其信息对称下的保留收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