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丁草胺诱导的斑马鱼胚胎/幼鱼氧化应激及BSA构象变化研究
【6h】

丁草胺诱导的斑马鱼胚胎/幼鱼氧化应激及BSA构象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丁草胺研究进展简介

1.2斑马鱼及其胚胎的毒理研究进展

1.3 生物抗氧化酶系统概述

1.4 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概述

1.5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丁草胺的急性毒性评价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丁草胺与维生素C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丁草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结构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本文创新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丁草胺是我国应用最多的除草剂之一。残留在环境中的丁草胺对生物甚至人类具有潜在毒性。因此准确全面地了解丁草胺对生物的毒性,有助于其科学使用和管理。斑马鱼因其诸多优点而成为使用广泛的模式生物,已有报导表明外源性污染物会诱导斑马鱼体内发生氧化应激,引起机体的氧化损伤,相较于对污染物毒性作用的研究,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相对报道较少。
  本论文的目的是从斑马鱼胚胎生长发育、氧化应激水平和BSA构象变化的角度来探究丁草胺的生物毒性效应。维生素C(Vc)是一种常见水溶性抗氧化剂,常用作保健品及饲料添加剂,研究表明VC能够有效保护细胞膜和脂蛋白免受过氧化损伤。本文首次探讨了Vc与丁草胺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作用,并首次对丁草胺-BSA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探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评价了丁草胺对斑马鱼胚胎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孵育96hpf后,丁草胺对斑马鱼具有致死、致畸作用,表现为心包水肿、卵黄囊肿、身体弯曲、孵化延迟等,毒性呈剂量-效应关系;
  (2)评价了丁草胺及Vc对斑马鱼胚胎生长发育的联合作用:暴露72hpf后,Vc能够缓解由丁草胺引起的胚胎死亡和畸形;但当Vc单独存在时,会增加机体负担;
  (3)进一步探讨了丁草胺及Vc对斑马鱼胚胎/幼鱼抗氧化系统的联合作用:暴露72hpf后,丁草胺会引起斑马鱼胚胎/幼鱼氧化应激,表现为体内ROS含量升高,导致脂质过氧化,并有剂量-效应关系;丁草胺对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并伴随有能量代谢速率的变化;Vc能明显降低丁草胺导致的ROS增量和过氧化程度,将胚胎体内酶活性维持在一定范围。表明Vc可以作为抗氧化物参与ROS的清除过程,缓解丁草胺引起的氧化损伤,但该过程伴随着较高的能量消耗;
  (4)探究了丁草胺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丁草胺会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与BSA结合,以静态猝灭机制猝灭其内源性荧光,相互作用的过程中,BSA中色氨酸残基微环境改变,肽链紧缩,蛋白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