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葡聚糖微凝胶和介孔二氧化硅构建药物缓释载体
【6h】

基于葡聚糖微凝胶和介孔二氧化硅构建药物缓释载体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 前言

1. 2 基于微凝胶的药物控释系统

1. 3 氧化锌量子点

1. 4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药物控释系统

1. 5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葡聚糖/ZnO QDs复合微凝胶药物载体

2. 1前言

2. 2 实验部分

2. 3测试与表征

2. 4结果与讨论

2. 5本章小结

第三章 pH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药物载体的构建

3. 1前言

3. 2实验部分

3. 3测试与表征

3. 4结果与讨论

3.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代药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在不改变药物结构和成分的情况下让原来的药物具有更好的性能,如更好的稳定性、较小的毒副作用、更高的药物利用率,能够根据不同的治疗要求缓慢释药、靶向给药等。基于这些目的,本文设计构建了一种可进行缓慢释药的微凝胶和一种能够向肿瘤细胞靶向给药的介孔二氧化硅药物载体。
  首先,我们用羧甲基葡聚糖和氨基化的氧化锌量子点(ZnO QDs),通过静电作用制备了葡聚糖/ZnO QDs复合微凝胶。此微凝胶可在酸性条件下解体。我们通过扩散作用将药物负载在微凝胶内部,并研究了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释药行为。发现在pH3.0的条件下,经过60h的释药,释药量达到70%;而在pH7.4的条件下,经过60h的释药,释药量达到45%。证明所制备的葡聚糖微凝胶具有一定的pH响应性和药物缓释作用。
  其次,我们构建了一种pH响应的介孔二氧化硅(MSN)纳米药物载体。我们在介孔二氧化硅的表面修饰了一种穿膜肽K10,同时将抗癌药物阿霉素装载在介孔二氧化硅的孔道内。然后用柠槺酐与K10侧链的氨基反应,形成pH敏感的β-羧基酰胺键,并使MSN的表面电荷由正变负。最后将带正电荷的ZnO QDs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封堵孔道。介孔二氧化硅载体通过增强通透和滞留效应(EPR效应)进入肿瘤组织后,在肿瘤细胞内涵体的酸性环境下打开封堵孔道的纳米阀,药物被释放出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