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SFA的企业产融结合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2005-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6h】

基于SFA的企业产融结合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2005-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论文结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产融结合文献综述

一、产融结合两个视角的研究综述

二、产融结合的概念

三、非金融类公司产融结合的界定

第二节 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一、产融结合率的界定

二、技术效率的评价

三、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文献综述

一、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比较

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发展演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一、样本选取

二、数据来源

第二节 变量定义及说明

一、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产融结合型企业技术效率的可能影响因素

第四章 实证分析和统计结果

第一节 研究的计量模型

第二节 数据分析和结果

一、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二、统计分析软件参数说明

三、跨年度产融结合效率值

四、参股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效率差异

五、产融结合效率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讨论

第一节 主要的研究结论及讨论

一、本文研究结论

二、对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未来的展望

一、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样本上市企业公司名单

附录B Battese和Coelli(1995)模型实证过程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产融结合是近年来企业界的热点问题,对产融结合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的新课题,效率指标取代传统的财务指标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新趋势。本文基于产融结合在企业成长、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总结了技术效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并运用现下主流的随机前沿模型评估了2005-201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产融结合效率。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出发,分析产融结合效率的影响因素。
   当前针对产融结合效率的研究还比较少见,仅有的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产融结合效率影响因素的提出比较随意,缺乏现实依据和理论来源。其次,目前的相关研究仅关注了产融结合效率的内部影响因素,对产融结合效率的外部影响因素却很少关注。最后,使用SFA方法评价产融结合效率时未基于某一特定行业,对大量异质性企业的产融结合效率进行测算,不符合该研究方法的理论假设。
   本文首先对由融及产、由产及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对非金融类公司产融结合进行了界定,由此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制造业上市公司参股金融机构后形成的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对技术效率评价、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了评述,并界定了产融结合效率的含义,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产融结合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然后通过文献梳理比较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结合研究需要选择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作为本文的计量模型,并按时间顺序对其演化进行了阐述。接着构建了本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并从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提炼了七个产融结合效率的可能影响因素,包括产权性质、企业规模、财务风险、参股金融机构的比例、参股金融机构的类型、政府支持力度和金融支持力度。最后运用SPSS17.0和FRONTIER4.1软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产融结合效率值和产融结合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一步法回归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产融结合型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差异很大,整体水平不是很高,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参股担保和保险的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率较高,参股证券和信托的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率较低。
   2、对我国产融结合型上市公司而言,资本投入对产出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劳动力投入所起的作用。
   3、企业规模、参股比例、财务风险、政府支持和金融支持是影响产融结合效率的主要因素,而产权性质对产融结合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其中,企业规模和政府支持对产融结合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财务风险、参股比例、金融支持有负向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