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雾霾管控的城市群风道系统重构研究--以环杭州湾城市群为例
【6h】

基于雾霾管控的城市群风道系统重构研究--以环杭州湾城市群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摘要

1.1研究背景

1.1.1背景一:以雾霾为代表的城市气候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1.2背景二:统一的空间规划治理体系呼之欲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规划重点

1.1.3背景三: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需求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国内外风道治霾的研究评述

1.3.1国外雾霾治理的研究动态

1.3.2国外风道相关研究进展

1.3.3国内雾霾治理的研究动态

1.3.4国内风道相关研究进展

1.3.5国内外风道治霾驱热的典型案例

1.3.6国内外风道研究进展评述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4.3研究的技术路线

1.5可能的创新点

2雾霾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风道)关系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多尺度风道

2.1.2雾霾

2.2城市(城市群)风环境基本特征

2.2.1城市近地面大气环境分层现象

2.2.2城市风场基本特征

2.2.3城市土地空间整体利用结构及发展模式对风的影响

2.2.4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风环境

2.3雾霾的危害、成因、时空分布

2.3.1雾霾的组成成分及危害

2.3.2雾霾的成因

2.3.3雾霾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风道)的关系

3雾霾管控:区域风道系统重构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

3.1雾霾影响下的区域风道系统重构

3.1.1区域风道重构的传统导向

3.1.2雾霾影响下区域风道系统重构的导向

3.2面向雾霾管控的区域风道结构和功能

3.2.1面向雾霾管控的区域风道结构和功能特点

3.2.2面向雾霾管控的区域风道的两种类型:狭义风道与广义风道

3.3雾霾管控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

4城市群气候环境综合分析和风道构建方法

4.1传统风环境分析、风道识别与重构方法比较

4.1.1城市风环境的定性分析方法

4.1.2常用城市风环境研究的定量方法比较

4.2基于雾霾管控的城市群风道识别、重构方法提出

4.2.1城市群整体气候环境掌控

4.2.2作用空间识别、挖掘

4.2.3补偿空间识别、挖掘

4.2.4风道空间重构原则

5环杭州湾城市群风道识别、重构实例探索

5.1研究区概况

5.2数据来源

5.2.1风环境及雾霾数据

5.2.2遥感地表温度反演数据

5.2.3基础地理数据和土地利用空间数据

5.3环杭州湾城市群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5.4环杭州湾城市群风环境基本特征分析

5.4.1环杭州湾城市群风向特征

5.4.2环杭州湾城市群风速特征

5.5环杭州湾城市群风道系统作用空间分析

5.5.1作用空间通风驱霾需求分析

5.5.2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对风道影响分析

5.5.3重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及城市空间形态对风道影响分析——以杭州为例

5.5.4重点通风驱霾的作用空间识别与挖掘

5.6环杭州湾城市群风道系统补偿空间识别、挖掘

5.7环杭州湾城市群风道识别、重构分析

5.7.1现存狭义风道的识别

5.7.2广义风道空间的系统重构

5.7.3基于雾霾管控的环杭州湾城市群风道重构设想

6基于区域风道重构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雾霾管控策略研究

6.1典型地区的风道驱霾实践经验启示

6.1.1德国风道建设实践中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

6.1.2日本风道建设实践中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

6.1.3中国香港风道建设实践中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

6.2先进风道通风驱霾案例经验总结和环杭州湾城市群风道系统重构实证研究收获的思考

6.3基于区域风道重构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雾霾管控建议

6.3.1顶层设计:将风道重构成果软性植入相关规划

6.3.2配合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布局产业空间

6.3.3立法治霾,坚定保护风道畅通

6.3.4风道治霾有赖于大量技术投入

7.1研究的主要结论

7.2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