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居住环境与信息场--对以人为本的环境观的新探索
【6h】

居住环境与信息场--对以人为本的环境观的新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引论

1.1研究的缘起

1.1.1研究的时代背景

1.1.2居住环境的现实问题

1.1.3当代对以人为本的关注

1.2本文研究的内容

1.2.1研究内容

1.2.2论证思路

2什么是以人为本

2.1以人为本观念的缘起和发展

2.1.1传统精神中的人

2.1.2时代潮流中的人

2.2什么是以人为本?

2.2.1了解人本身

2.2.2导入新理论

3信息场理论

3.1信息场理论是怎么来的?

3.1.1中国传统经验的启示

3.1.2当代科学哲学的趋势

3.1.3心理学研究的发现

3.1.4殊途同归

3.2信息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2.1信息场的基本概念

3.2.2信息场的时空观

3.3信息场的作用原理

3.3.1信息场感应的概念

3.3.2信息场感应与社会现象

4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观

4.1居住环境与信息场

4.1.1信息场理论的引入

4.1.2居住环境与信息场

4.2什么是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观?

4.2.1深入理解以人为本

4.2.2建筑观的转变

5营造自在的居住环境

5.1自在的居住环境和营造原则

5.1.1住宅对人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5.1.2营造过程中要注意的原则

5.2未来居住环境的初步分析

5.2.1小邻里——大社区

5.2.2流动的社区

5.2.3中心和边界

5.2.4枝状还是网状?

5.2.5人车低速合流

5.2.6关于多层住宅的改变

5.2.7自然生态网络

5.3建筑师和居民角色的改变

5.3.1建筑师角色的改变——超越设计

5.3.2居民角色的回归——营造家园

5.3.3营造是一个不断互动的过程

5.4可能的发展之路

5.4.1成长性建设

5.4.2建筑师应当如何做呢?

6后记

6.1信息场理论的启示

6.1.1信息场谐振与共生现象

6.1.2居住环境之美的境界

6.1.3信息时代的建筑师

6.2结语

附录

主要概念汇编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针对当前住宅商品化过程中遇见的问题,结合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通过建立信息场的概念,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图景,从信息场感应这一新视角来观察和理解与居住环境相关的现象,从而导出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观的根源和实质,寻求人类的自在家园.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是建立信息场理论,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的概念;其次是运用信息场理论分析与居住环境相关的问题;最后,尝试以信息场理论为基础,探讨居住环境的发展方向.研究的目的是摆脱传统观念和方法所造成的物与人二元分离的缺陷,以个体生命的整体效应作为出发点,观察和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深入理解关系是本源,而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是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群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体现.最终寻求物质与精神的合一的道路,真正达到居住环境与人和谐,富有生机的境界.

著录项

  • 作者

    陈广;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建筑设计与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沈济黄;
  • 年度 200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05;
  • 关键词

    居住环境; 信息场; 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