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PE-g-VC共聚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6h】

CPE-g-VC共聚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抗冲改性剂的改性机理及其相容性

2.1.1抗冲改性剂的类型与特征

2.1.2改性剂的增容机理

2.2 PVC的抗冲改性方法

2.2.1 PVC/抗冲改性剂共混

2.2.2接枝改性

2.3接枝共聚型抗冲改性PVC树脂的制备技术

2.3.1接枝聚合物的合成途径

2.3.2接枝共聚型抗冲PVC树脂的制备方法

2.3.3 CPE-g-VC共聚物的合成技术

2.4 PVC改性树脂微观结构

2.4.1共混改性PVC

2.4.2接枝共聚抗冲改性PVC

2.5 RTUPVC树脂的制备

2.6研究思路

3实验部分

3.1实验药品和原料

3.2聚合过程

3.2.1 CPE在水中的分散

3.2.2 CPE/VC溶胀及接枝聚合

3.2.3 CaCO3、CPE存在下的VC聚合

3.3结构性能表征

3.3.1树脂粒径测试

3.3.2分子量及其分布

3.3.3接枝率及接枝效率

3.3.4加工性能

3.3.5热性能

3.3.6力学性能

4 CPE/VC悬浮溶胀接枝共聚工艺

4.1引言

4.2 CPE/VC悬浮溶胀工艺

4.2.1接枝用CPE的选择

4.2.2 CPE在水中的预分散

4.2.3 VC溶胀CPE

4.2.4 CPE/VC悬浮溶胀接枝共聚工艺

5 CPE/VC悬浮溶胀接枝共聚合动力学

5.1引言

5.2聚合时间-压降-转化率关系

5.2.1 CPE含量与聚合转化率的关系

5.2.2 CPE含量与聚合反应时间和降压时间的关系

5.3聚合压力-转化率模型

5.3.1假设

5.3.2模型建立

5.3.3仿真结果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5.4聚合时间-转化率模型

5.4.1实验结果

5.4.2模型的建立

5.4.3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6 CPE-g-VC树脂的颗粒特性

6.1引言

6.2 CPE-g-VC共聚树脂的粒径及其分布

6.3 CPE-g-VC共聚树脂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因素

6.3.1 CPE/VC配比的影响

6.3.2溶胀条件的影响

6.3.3分散剂和乳化剂用量的影响

7 CPE-g-VC共聚树脂的分子特性

7.1引言

7.2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7.2.1溶胀时间的影响

7.2.2溶胀温度的影响

7.2.3 CPE/VC配比的影响

7.3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7.3.1溶胀温度的影响

7.3.2溶胀时间的影响

8 CPE-g-VC共聚树脂的性能

8.1引言

8.2 CPE-g-VC的热性能

8.3 CPE-g-VC共聚树脂的加工性能

8.3.1 CPE 含量对加工性能的影响

8.3.2接枝率对树脂加工性能的影响

8.3.3与PVC均聚物和CPE/VC共混物加工性能的比较

8.3.4填料CaCO3对树脂加工性能的影响

8.4 CPE-g-VC共聚树脂的力学性能

8.4.1抗冲强度

8.4.2拉伸强度

9结论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是氯乙烯(VC)原位聚合成RTUPVC(ReadytoUsePVC)的一部分.采用悬浮溶胀接枝工艺,在CPE上接枝支链PVC,以时一步提高CPE与PVC的相容性,达到PVC抗冲改性的目的.该文对CPE-g-VC共聚物的合成、动力学规律与表征作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了CPE/VC配比、溶胀和聚合工艺条件对CPE-g-VC共聚树脂的接枝率和接枝率的影响.通过SSC研究发现CPE-g-VC共聚树脂的CPE和PVC的玻璃化温度较CPE/PVC共混物靠近.最后进行了合成RTUPVC树脂的初步研究,即CaCO<,3>存在下的接枝聚合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