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税收不遵从的识别研究
【6h】

税收不遵从的识别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税务稽查的定义

1.2税收遵从的定义、类型及其衡量

1.2.1税收遵从的定义

1.2.2税收遵从的类型

1.2.3税收遵从的衡量

1.3税收遵从研究对税务稽查的重要意义

1.3.1税收成本与税收遵从成本

1.3.2税收不遵从与税收流失

1.4税务稽查与税收遵从研究在税收学体系结构中的地位

1.5本文体系框架

1.6论文研究方法

第二章国外税收稽征及遵从的现状研究

2.1美国的税收稽征及税收遵从状况

2.1.1美国的联邦税法体系和立法程序

2.1.2 美国的税收征收管理

2.1.3美国的纳税审计

2.1.4 美国的税收遵从状况

2.1.5美国的税收成本与税收遵从

2.2日本的税收征管及税收遵从状况

2.2.1日本的税收立法体系和立法程序

2.2.2日本的税收征管机构及征管法律体系

2.2.3日本的纳税方式

2.2.4日本加强税收遵从的征管措施

2.2.5日本的税收遵从状况

2.3澳大利亚的税收征管及税收遵从状况

2.3.1澳大利亚的纳税审计

2.3.2澳大利亚加强税收遵从的措施特点

2.4爱尔兰的税收征管及税收遵从状况

2.4.1爱尔兰税务机构职责

2.4.2理解纳税人对税收的看法

2.4.3税务机构与纳税人之间的的关系

2.4.4税务机关的影响对象——纳税人

2.5国外税收征管的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2.5.1完善的税收法制保障

2.5.2全面的税源监控

2.5.3有效的源泉扣缴制度和预付暂缴制度

2.5.4周到的税务咨询、辅导与宣传活动

2.5.5实行区别化的纳税信用等级管理

2.5.6专业化的税务审计

2.5.7严厉的税收惩罚

2.5.8高素质的税务代理机构及政府对其进行的有效管理

2.5.9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

第三章我国税务稽查及税收遵从的现状研究

3.1相关研究综述

3.1.1我国纳税人税收不遵从的现状

3.1.2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状况

3.1.3我国税收流失的宏观规模研究

3.2征税人眼中的纳税人税收遵从状况(一)

3.2.1对税务机关稽查人员的问卷调查

3.2.2调查背景

3.2.3 企业纳税人税收遵从情况

3.3征税人眼中的纳税人税收遵从状况(二)

3.3.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3.3.2不同分类的征税人对纳税人税收遵从状况的看法

3.4征税人眼中的纳税人税收遵从状况(三)

3.4.1纳税人的整体逃税比率

3.4.2不同经济性质纳税人的逃税率排序问题

第四章税务稽查选案的研究文献述评

4.1税务稽查及其基本选案方法

4.2税务稽查的峰值选案法

4.2.1国家税务总局1998年确定的峰值选案方法

4.2.2浙江省国家税务局2002年的峰值分析法

4.2.3钱澄鉴等开发的税务决策支持系统

4.2.4王树岭等开发的税务稽查计算机选案系统

4.2.5峰值分析法的优缺点

4.3判别分析方法

4.3.1利用判别分析方法进行选案的基本思路

4.3.2李选举的税务稽查选案实证研究

4.3.3 S IWASAKI和K TONE的选案分析方法

4.3.4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的纳税诚实申报识别研究

4.3.5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软科学研究所开发的税务稽查选案决策支持系统

4.3.6判别分析法的优缺点

4.4专家系统法

4.4.1专家系统法的原理

4.4.2专家系统方法的优缺点

4.5神经网络方法

4.5.1神经网络选案方法的思路

4.5.2 Rebecca C. Wu对逃税识别的研究

4.5.3薛荣芳、魏海鸥、耿博的应税销售额预测模型

4.5.4马庆国等运用神经网络对逃税的识别研院

4.5.5神经网络法的优缺点

4.6国外税务稽查研究的动向

4.6.1纳税准备方式对故意或过失申报违规的影响

4.6.2“隐身”(不进行申报的)纳税人的相关研究

4.7税务稽查选案方法的总体评述

第五章我国税务机关的稽查人工选案实证分析

5.1研究背景

5.2样本与研究方法

5.2.1样本的确定

5.2.2研究方法

5.3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5.3.1权重计算方法

5.3.2税收负担状况指标的组内权重结构

5.3.3盈利能力措标的组内权重结构

5.3.4企业营运能力指标的组内权重结构

5.3.5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的组内权重结构

5.3.6纳税申报资料以外指标的组内权重结构

5.3.7反映企业4方面情况的小类指标在纳税申报表内资料分组中的组内权重结构

5.3.8人工选案中纳税申报资料中的指标与纳税申报资料以外的指标的权重结构

5.3.9各基层指本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结构

5.4人工选案方法与稽查实际效果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

第六章税务稽查与软件选案(一):逃税的识别

6.1选案方法的介绍

6.1.1研究背景

6.1.2判别分析方法简介

6.1.3判别分析的假设条件

6.1.4距离判别分析和判别函数类型

6.1.5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的介绍

6.2识别变量的筛选

6.2.1待筛选的识别变量

6.2.2识别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性

6.3不区分行业类型的逃税判别分析实证结果

6.3.1两类总体均值的差异性检验

6.3.2总体协方差阵的差异性检验

6.3.3二次判别函数的判别结果

6.4按不同行业类型分别建立判别函数的实证结果

6.4.1样本的行业分布结构

6.4.2其他批发业(行业代码6300)的判别分析实证结果

6.4.3其他制造业(行业代码4300)的判别分析实证结果

6.4.4能源、材料和机械电子设备批发业(行业代码6200)的判别分析实证结果

6.4.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4100)的判别分析实证结果

6.5判别分析方法的实证结果小结

第七章 税务稽查与软件选案(二):逃税手法的识别

7.1相关研究综述

7.1.1梁朋对纳税人偷逃增值税惯用手法的总结

7.1.2孔银水等总结的增值税逃税手法

7.1.3浙江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中的逃税手法总结

7.2企业常用逃税手法现状的实证分析

7.2.1常用逃税手法的确定

7.2.2常用逃税手法在不同时期的运用频率变化

7.2.3不同行业的逃税比率排序

7.2.4不同行业在逃税手法使用频率上的特点

7.3企业常用逃税手法识别的实证分析

7.3.1研究背景

7.3.2常用逃税手法识别的实证分析结果

7.3.3常用逃税手法识别的实证结果小结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8.1论文主要结论

8.1.1关于我国目前税收遵从情况与税务稽查现状的结论

8.1.2我国税务稽查中人工选案方法实证研究的结论

8.1.3逃税识别的判别分析方法实证结果

8.1.4逃税手法识别的判别实证结果

8.2展望

8.2.1关于提高我国纳税人税收遵从水平的研究

8.2.2关于人工选案方法的改进

8.2.3逃税识别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8.2.4逃税手法识别的进一步研究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该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从税务机关的角度出发,首先对中国企业纳税人的税收遵从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其次针对中国税务稽查机关目前应对纳税人税收不遵从所采取的稽查人工选案方法进行了定量研究,然后运用统计判别分析原理对企业纳税人的税收不遵从情况进行了判别分析,最后对不诚实申报的纳税人可能使用的逃税手法进行了识别尝试.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该研究的意义和背景.第二章为国外税收稽征及税收遵从的状况简介.第三章从税务机关的角度对中国目前企业纳税人的税收遵从现状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介绍了税务稽查选案的相关研究文献,分别介绍了峰值分析法、判别分析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和专家系统方法等主要稽查选案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就国内外文献中对这些方法的实证应用进行了说明.第五章通过对税务稽查人员的问卷调查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目前人工选案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进行了定量研究.第六章主要利用SPSS10.0软件的判别分析功能对税务部门提供的增值税的逃税与不逃税两类企业纳税人的申报指标进行了判别分析.第七章在前一章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被软件判别为逃税类的企业纳税人进行增值税逃税手法的识别.第八章是结论与展望,主要回顾了该论文的研究结论,并对未来可进行的一些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该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从税务机关角度对中国企业纳税人的税收遵从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税务稽查部门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证实了一些其他从纳税人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得出了一些其他研究所没有得到的结论;(2)用层次分析法总结了中国税务稽查机关目前人工选案方法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反映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在人工选案中的不同作用权重,为今后将定性指标引入软件识别模型完成了一项基础性的工作;(3)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了区分不同行业的诚实申报与不诚实申报企业的判别分析,在初始的19个指标基础上通过逐步筛选建立了分行业的判别函数,证实了行业细分有助于提高选案的识别准确率;(4)在实证数据的基础上,总结了企业纳税人常用的13种增值税逃税手法,并对逃税企业进行了逃税手法识别的尝试,识别结果基本成功,并为下一步提高逃税手法识别准确率指出了可能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