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h】

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导言: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

1.1产学研合作研究的背景

1.2产学研合作的内涵

1.3产学研合作的相关理论

1.4产学研合作的意义

2.产学研合作的机理

2.1产学研合作的体制

2.2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原则

2.3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特征

2.4产学研合作的技术转移规律

2.5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

2.6产学研的激励兼容机制

2.7产学研合作的基本组织模式

3.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实践及经验

3.1国外产学研合作的相关经验

3.2我国产学研合作开展的相关经验

4.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分析

4.1产学研合作的企业集团模式——浙江舜宇集团与浙江大学合作创新实例及启示

4.2产学研合作的科技成果孵化器模式——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启示

5.产学研合作的问题分析

5.1产学研合作的市场障碍

5.2产学研合作的现实问题

6.中国入世后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环境变化

6.1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6.2产业技术政策问题

6.3科技计划管理问题

6.4相关协议的影响

6.5科技人才的挑战

6.6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

7.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对策

7.1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对策

7.2科技政策的调整对策

8.结论

附:参考资料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是世界各国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普遍经验。产学研合作的宗旨是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制下开展合作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 本文介绍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相关理论及理论和实践意义,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的体制、基本原则、特征、技术转移规律、动力机制、激励兼容机制和基本组织模式,总结了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实践经验,并对产学研合作的两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揭示了我国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入世所作的承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入世后开展产学研合作所面对的新环境,针对我国产学研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入世后科技工作环境的变化,提出了加强我产学研合作等科技工作的改革思路和对策。 本文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机理,创新地提出并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的激励兼容机制,深入地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市场障碍因素,并以分析我国产学研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为出发点,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我国入世后产学研等科技工作的发展趋向进行了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