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研究
【6h】

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两个矛盾的凸显

1.1.2企业文化建设:我国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的软肋

1.1.3企业文化:TIM(技术创新最新范式)中的基础性重要因素

1.1.4企业子文化现象——制约企业创新意识整体性的根源

1.2研究问题

1.2.1我国企业实践需求及现有理论的空白点

1.2.2研究问题的提出

1.3研究目的和理论/实践意义

1.4研究范围和基本概念的界定

1.5章节安排、逻辑框架和技术路线

1.6论文主要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1.6.1主要创新点

1.6.2主要研究方法

1.7本章小结

2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及评论

2.1企业文化理论评述

2.1.1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2.1.2企业文化的定义

2.1.3企业文化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2.1.4企业文化的模式比较研究

2.1.5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文化相关要素考察

2.1.6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的研究

2.1.7企业文化研究小结

2.2企业子/亚文化研究评述

2.2.1企业子/亚文化研究溯源

2.2.2企业子文化的定义

2.2.3企业子文化的分类研究

2.2.4企业子文化间的协调途径

2.2.5本论文的企业子文化研究边界

2.2.6综合评述企业子文化理论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2.3组织、沟通理论对本研究的理论启示和支持

2.3.1组织理论

2.3.2沟通理论

2.4本章小结

3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概念模型的提出

3.1概念模型的理论基础分析及主要假设的提出

3.1.1创新型企业文化研究的不足及其对本研究的贡献

3.1 2战略、组织和沟通理论对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的启示

3.2概念模型的提出

3.2.1企业子文化分类(初始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图谱)及定义

3.2.2概念模型中的战略、组织要素介绍

3.2.3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概念模型

3.3本章小结

4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问卷调研

4.1问卷设计

4.1.1两阶段的问卷设计过程

4.1.2问卷内容设计

4.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3描述性数据统计结果

4.4数据合并的有效性分析

4.5本章小结

5“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实证研究

5.1概念模型中关键因子的识别

5.1.1技术创新能力/绩效量表因子分析及其信度、效度检验

5.1.2战略要素量表因子分析及其信度、效度检验

5.1.3组织要素量表因子分析及其信度、效度检验

5.1.4企业子文化创新度量表因子分析及其信度、效度检验

5.1.5企业子文化平等度量表因子分析及其信度、效度检验

5.1.6企业子文化互动度量表因子分析及其信度、效度检验

5.2各量表、各关键因子的CFA模型效度检验

5.2.1收敛效度分析

5.2.2区别效度分析

5.3整体SEM模型与假设检验

5.3.1 SEM模型中各要素相关性的概念模型及基本假设的提出

5.3.2 SEM模型拟合情况及假设检验结果

5.4有关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的讨论

5.4.1企业子文化创新特征图谱的构建

5.4.2整体模型各要素相关性讨论

5.5本章小结

6案例研究

6.1关于企业文化的案例研究方法介绍

6.2中集案例研究

6.2.1中集的技术创新成就

6.2.2中集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相关要素分析

6.2.3中集战略、组织创新分析

6.2.4中集案例总结

6.3海尔集团案例研究

6.3.1海尔的技术创新成就

6.3.2海尔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相关要素分析

6.3.3海尔的战略创新、组织创新

6.3.4海尔案例总结

6.4英特尔案例研究

6.4.1英特尔的技术创新成就

6.4.2英特尔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相关要素分析

6.4.3英特尔的战略创新、组织创新

6.4.4英特尔案例总结

6.5某通信企业(EC)案例研究

6.5.1企业背景介绍

6.5.2 EC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相关要素考察

6.5.3 EC企业经营失败因素分析

6.6案例研究总结及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启示

6.7以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为平台的TIM全要素创新运作机理分析

6.7.1 TIM全要素创新框架理论的提出

6.7.2以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为平台的全要素创新运作机理分析

6.8本章小结

7以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为平台的全要素创新系统动态学模型

7.1系统动态学模型的建立

7.1.1建模目标

7.1.2系统动态学模型因果图、流图和主要反馈环

7.1.3系统动态学模型有效性检验

7.2系统动态学模型行为与政策分析

7.2.1各子文化创新特征对参与创新员工比例、TI绩效影响的动态变化情况

7.2.2企业子文化间平等度、互动度对企业子文化创新度、企业参与创新员工比例影响的动态变化情况

7.2.3企业子文化创新度、战略创新因子、组织创新因子、技术-市场部门的界面管理对“参与创新员工比例”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动态变化特征

7.3对系统动态学模拟结果的讨论

7.4本章小结

8结论与展望

8.1论文的主要结论

8.2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8.3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企业文化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二: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工作及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基于现代经济竞争环境中竞争焦点向“创新”的转移,本论文首先着重指出了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构筑有效创新环境的重要性,继而通过对国家层面创新意识的传播现状、以及企业文化中的创新内涵被我国企业诠释的现状,指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文化的创新内涵状况不佳,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亦间接地影响了企业作为国家的技术创新主体所应尽的创新职责,因此本论文研究伊始即提出了两层次矛盾问题,并结合理论发现和实践分析指出:两层次矛盾问题的解决应聚焦在如何在企业内部有效地传播创新意识、提升企业文化的创新度,并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上。 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考察技术创新管理相关理论、全面创新管理理论中的全要素创新内涵及企业文化、组织理论和沟通原理等多学科理论,从分析技术创新管理和全要素创新系统中的企业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入手,提出可以从企业文化的视角来尝试发现企业全面创新理论中全要素创新的运作机理,并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中非技术要素(如文化、战略、组织等)与创新任务的匹配问题;在对企业文化理论进行详细梳理的过程中,本研究受到企业文化领域著名学者(沙因、霍夫斯坦得、琼斯等)的企业子文化研究的启发,又通过借鉴跨文化研究以及沟通原理、组织理论的相关知识,本研究提出:如果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建设创新型企业,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这一任重道远、但也意义深远的建设以使企业最终形成愿意主动进行创新、并主动进行“重大创新”的创新意识,而这一企业文化建设重任的理论指导就应当从企业文化和子文化的研究入手,详尽地分析企业内部影响技术创新的主要子文化种类及其创新特征,系统地考察企业内部各个子文化对其他创新要素的作用途径、并结合相关要素来综合分析全要素创新的运作机理。基于上述研究问题、已有理论的支持及对理论空白点的考察,可充分说明本论文进行“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构筑了“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的概念模型,继而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SPSS和AMOS工具)、案例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了详细论证,最后又运用系统动态学方法对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得出的结论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和分析。 通过理论工具和实证工具的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本研究建立了进行企业文化和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我国企业实施全面创新管理和有效构筑创新型企业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管理工具。 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本论文从理论探索、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三个方面对“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三个主要创新点,如下: 创新点一:在对“企业子文化”理论进行总结并明确给出其定义的基础上,首次构筑并论证了基于企业子文化的创新度、企业子文化间的平等度和企业子文化间的互动度三要素相关关系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企业子文化协调机制中各要素的作用路径,同时也对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各要素和企业战略、组织要素以及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路径进行了探索和实证分析,得出了“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SEM整体模型中各要素的作用路径; 创新点二:在技术创新管理和企业子文化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子文化创新度的实证研究,构建了“企业子文化创新特征图谱”,首次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论证了“企业战略高层子文化”、“中层管理执行子文化”、“基层子文化”、“技术人员子文化”和“非技术人员子文化”在企业中的存在形式,并通过多个成功企业的案例分析对之一一论证,同时分析了各个子文化创新特征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重要性程度,对企业子文化研究领域而言是一大推进,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创新点三:结合全面创新管理理论中的全要素创新已有研究成果和企业子文化协调机制、企业子文化创新特征图谱的实证研究结果,以企业子文化协调机制为切入点,首次对企业全要素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结合案例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继而在此基础上又首次提出了企业实施全要素创新的三个特征,对TIM全要素创新理论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进作用,对企业开展全要素创新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论文共分八章,各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起源、背景和企业实践需求以及现有理论的空白点,提出构建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提出研究问题和分析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本研究逻辑框架和技术路线的设计,并概括地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根据本论文主要研究目的进行的理论探索和评述。着重评述了国内外已有理论对本研究的支持和理论发展的空白点,为本研究的概念模型设计和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论证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第三章以前文理论综述中的各知识点为基础,通过分析创新型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组织理论和沟通原理对本研究问题的启示,提出了“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概念模型”。首次从理论上提出对企业各个子文化的创新度进行测度是评价企业文化整体创新程度的较理想方法,而企业子文化间的互动度和平等度是影响企业子文化创新度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发生作用的机理主要通过企业子文化协调机制来实现。 第四章“问卷调研”部分主要以第二章理论评述和第三章概念模型为基础,设计了企业文化/子文化调研问卷,并对最终回收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数据合并的有效性检验,通过问卷设计、问卷回收和问卷合并的有效性各环节的说明,论证了本次大规模问卷调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五章在前文概念模型设计、问卷发放、数据回收的基础上,对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中的企业文化创新度、平等度和互动度以及战略要素、组织要素和技术创新能力/绩效水平各子量表进行了因子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并运用结构方程工具对各构面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SEM整体模型的模拟和分析;在得出相关实证分析结果之后,第五章最后一节对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的实证分析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构建了“企业子文化创新特征图谱”,为企业文化管理实践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指导工具,同时也推动了相关理论的进展;该章最后还结合SEM整体模型实证结果对“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解释,对未通过验证的三条子假设进行了分析,并修正了前文基于理论分析构建的概念模型。 第六章在前文经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理论基础上,结合中集、海尔、英特尔和EC等四个企业的案例详尽论证了该协调机制在企业里的存在以及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本章又结合全面创新管理和全要素创新的理论,剖析了企业全要素创新的运作机理及企业全要素创新实施的特征。既较好地解释了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过程,又以较理想的切入角度对全要素创新的运作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在企业里的实施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七章运用系统动态学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的TIM全要素创新作用机理”系统动态学模型,并进行了系统动态学模型的模拟和政策分析,在模拟结果的讨论中对企业构筑“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和开展“全要素创新”给出了政策建议,对“全要素创新”理论的科学性和应用于企业实践的指导性进行了较充分的说明。 第八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