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苯丙素苷类化合物的合成
【6h】

苯丙素苷类化合物的合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文献综述

1.1糖的生物学意义

1.2糖化学合成研究进展

1.3糖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明星分子——苯丙素苷

第2章苯丙素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2.1三糖苯丙素苷Arenarioside类似物Ⅰ的合成(方法Ⅰ)

2.2 4,6-亚苄基保护的葡萄糖受体的区域与立体选择性糖苷化方法学研究

2.3咖啡酰基与乙酰基共存时选择性地脱除乙酰基的方法学研究

2.4三糖苯丙素苷Arenarioside的合成研究

2.5 Poliumoside类似物Ⅱ的合成

2.6三糖苯丙素苷的一锅法合成初探

第3章实验部分一

第3章实验部分二

参考文献

所合成化合物一览表

附图谱

缩略语(Abbreviations)

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糖化学和糖生物学是当今重大前沿科学研究领域之一。苯丙素苷是一类天然糖苷类化合物的总称,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消炎等,这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挑战性的工作。本论文以具有3,6-分枝的三糖苯丙素苷为目标,进行了全合成及其相关的方法学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对3,6-分支的三糖苯丙素苷类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两条不同的合成路线,进行了两种三糖苯丙素苷Arenarioside类似物(Ⅰ)以及Poliumoside类似物(Ⅱ)的合成研究。分别经过21~25步反应,得到了带有苄基保护基团的目标化合物1-O-(4-苄氧基)-苯乙基-α-L-吡喃鼠李糖基-(1→3)4-O-(3,4-二苄氧基肉桂酰基)-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2.26)和1-O-(4-苄氧基)-苯乙基-α-L-吡喃鼠李糖基-(1→3)-4-O-(3,4-二苄氧基肉桂酰基)-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2.85)。 2.开展了三糖苯丙素苷的“一锅法”合成方法学探索。发展了一种由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和二糖硫苷两种给体和苯乙醇经两步、一锅法合成3,6-分支三糖苯丙素苷骨架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合成了全保护的poliumoside类似物1-O-(4-苄氧基)-苯乙基-(2,3,4-三-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基)-(1→3)-2-O-乙酰基-4-O-(3,4-二苄氧基肉桂酰基)-(2,3,4-三-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2.84),收率达到23%。 3.在合成三糖苯丙素苷的过程中,进行了相关的方法学研究:(1)发展了4,6-苄叉保护的葡萄糖受体的区域与立体选择性糖苷化反应的新方法。发现4,6-苄叉保护的葡萄糖受体与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给体在TMSOTf促进剂作用下进行糖苷化反应时,具有良好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主要生成葡萄糖3-位糖苷化的产物。(2)对乙酰基和咖啡酰基共存时选择性脱除乙酰基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不同的底物结构上的差异可能造成选择性脱除乙酰基保护反应活性的差异。而具有3,6-分枝的三糖苯丙素苷在NH3饱和的甲醇溶液中于13℃左右反应12小时后,可以以满意的收率得到乙酰基全部选择性脱除的目标产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