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纪实摄影的传播学探索
【6h】

纪实摄影的传播学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 纪实摄影的定义及内容考察

(一)纪实摄影的本体界定

1.纪实摄影作为影像表征基本元素的内涵

2.纪实摄影的摄影类别界定

(二)纪实摄影的内容考察

1.影像对于“真相”记录的可能性与悖论

2.用影像建构的平行历史观

3.核心价值观层面的纪实摄影

二、 纪实摄影的主体分析

(一)情感和理智

(二)个性化传播

(三)对于创作动力的考察

1.内动力分析

2.外动力分析

三、对纪实影像的传播受众与接受效果的思考

(一)独特的受众影像评判

(二)受众和影像窥淫癖

(三)多元意义的重新生成

1.顺向接近型理解

2.取多维原意之部分并加以放大的理解

3.放射型理解

4.随意想象型理解

5.逆转型理解

(四)受众接受类型分析

1.历时接受

2.共时接受

(五)纪实影像和环境的关系

1.纪实影像所指的外延

2.纪实影像对环境信息的反作用

四、对纪实影像语汇的认识

(一)对纪实影像语汇的界定

1.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

(二)纪实影像语汇的类型分析

1.白描

2.抒情

3.对比

4.象征

5.夸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当代社会,公共传媒的力量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纪实影像的呈现数量、传播范围和速度由此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介中得以极大扩张。技术手段的完善和普及使职业的,或是非职业的摄影者能够迅速记录宏观世界和个人生活可能的变化,并对之进行即时和动态的传播。大量传播,且容易接收的影像信息使人们的认识世界比以往更加丰富多彩,并逐渐取代亲历亲为的体验,而成为人们认识、评价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基于现代化工具基础的丰富影像记录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和心灵,虚拟了一个影像化的世界。而这个影像化的世界的诞生和判读是以摄影者和接受者的主体价值观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它诞生于真实的世界,却又不能等同于真实的世界。通常由单一价值观主导的拍摄方式、传播过程与多元化的受众解读形成悖论,其反作用又影响了个人和历史的发展脉络。本文从对纪实摄影的本体分析入手,对纪实摄影作了重新界定,并通过对纪实摄影的一般属性和类别属性的分析来对纪实摄影进行内容考察,探讨了纪实影像记录“真相”的可能性和悖论,并对核心价值观和非核心价值观两种不同摄影叙事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作了分析,对当下新闻摄影的表现手段和局限性作了研究。本文运用传播学和哲学方法,对纪实摄影的主体特性、内外动力及对影像的控制权力和社会意义进行了研究,展开了对纪实影像的传播受众与接受效果的思考。本文分析了受众的接受类型和接受过程中影像多元意义生成的方式,探索了当代语境下,受众对影像的深层认知关系。文章还从操作层面上,介绍了纪实影像语汇的不同表达特性和作用,分析了语汇对于纪实影像表达能力的意义。本文确认,纪实影像是表现人类精神空间与历史存在时空关系的有效工具,基于个人体验和社会认知的心理本体对影像契入无限存在的真实世界的维度具有决定性意义。与此同时,纪实影像对于真相的承载力和价值标杆是虚弱的,但它在可能的个人时空中的传递空间却是无限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