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杭州近代建筑史及其建筑风格初解
【6h】

杭州近代建筑史及其建筑风格初解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原因

1.2.1出于杭州人对杭州近代建筑的喜爱

1.2.2杭州近代建筑虽然数量不多,但更值得关注

1.3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1.3.1研究对象

1.3.2研究目的及意义

1.4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研究方法

1.4.2研究框架

1.5相关概念的界定

1.5.1折衷主义

1.5.2中西合璧

1.5.3西中合璧

1.5.4洋脸面

第二章杭州近代建筑发展的历史与研究

2.1杭州自古就是江南主要的工商重镇

2.2杭州近代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2.2.1 1840至1895年的杭州——对外贸易及西方传教事业的发展

2.2.2 1895至1937年的杭州——近代化发展的全速期

2.2.3 1937至1949年的杭州——城市遭受严重破坏

2.3杭州近代建筑发展的三个阶段

2.3.1发展初期(1840至1895年)—以教堂及领事馆建筑为主要内容

2.3.2发展兴盛期(1895至1937年)—各种类型建筑纷纷兴建,中西结合特色显著

2.3.3凋零期(1937至1949年)--建筑活动基本停滞,只有部分别墅还在建造

2.4小结

第三章杭州近代建筑相对于上海、天津、汉口等中国近代主流城市发展的异同

3.1上海对杭州近代建筑的影响

3.1.1上海里弄住宅对杭州近代住宅建筑的影响

3.2和天津、汉口等两个中国近代主流城市的城市与建筑发展的一个比较

3.2.1没有完整的租界模式

3.2.2滞后的初期城市规划

3.2.3全盘西化的建筑并非杭州近代建筑主流

3.3小结

第四章杭州近代建筑的自身特色

4.1杭州近代建筑“折衷主义”的界定

4.1.1“折衷主义”的界定

4.1.2杭州近代建筑“折衷主义”的界定

4.2产生杭州“折衷主义”建筑模式的原因

4.2.1杭州日租界的发展未形成气候

4.2.2杭州近代建筑主要由民间资本投资建造

4.3杭州近代“折衷主义”建筑类型

4.3.1“中西合璧”建筑类型

4.3.2“西中合璧”建筑类型

4.3.3“洋脸面”建筑类型

4.4小结

第五章具有自身特色的几个案例剖析

5.1“中西合璧“建筑案例

5.1.1逸云精舍(1927年)

5.1.2思澄堂(1924-1927年)

5.1.3平远里(1920's)

5.2“西中合璧”建筑案例

5.2.1杭州洋关(1896年)

5.2.2林风眠旧居(1934年)

5.3“洋脸面”建筑案例

5.3.1万源绸庄(清末民初)

5.3.2四拐角近代建筑群(1920’s)

5.3.3浙江兴业银行(1923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1840—1949年杭州近代建筑分布详图

附录2:1840——1949年杭州近代建筑详表1

附录2:1840——1949年杭州近代建筑详表2

附录3:1840——1949年杭州近代建筑立面风格一览表

展开▼

摘要

杭州作为中国近代边缘城市之一,城市近代化进程以及对西式建筑的接收相对滞后,城市历史的发展无时不刻影响及制约着城市建筑活动的展开,但建筑活动的发展也很清晰地反映了城市历史的发展进程以及人们对西方文化、西方近代生活方式的接受过程,然而建筑可以克隆,而文化无以复制,杭州近代建筑形成了其自己独有的特色. 本文通过亲历调查、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以及实地拍摄杭州现存近代建筑,在中国整个近代建筑发展的大背景中,从杭州近代建筑(1840年至1949年间)发展轨迹出发探询其自身特色,并对上海、天津、汉口等中国近代主流城市对杭州近代建筑的影响,以及在近代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方面的异同之处作了阐述与分析,最终总结出具有杭州特色的近代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